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广德新闻 > 正文

她用母爱唤醒“植物人”儿子

来源:皖南晨刊 2013-03-21 22:17   https://www.yybnet.net/

有人说,当上帝对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斯蒂芬·霍金,因脑瘫致全身瘫痪,却也因此成为“宇宙之王”,漫游于浩瀚的科学世界之中。同样是脑瘫,不幸的广德小伙何昌伟,却因此有幸亲历着母爱的无垠,感悟着爱心世界的美妙,因为母亲郑福琴给了他两次生命。

“一般来说,脑瘫患者将终身瘫痪,并且全身肌肉不断萎缩,在理论上基本没有恢复行动能力的可能性。我们广德的脑瘫小伙何昌伟,现在不但恢复了清醒意识,还能下床做简单活动,你说奇不奇?”广德县委宣传部宣传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正是何昌伟63岁的母亲郑福琴。

自何昌伟2005年患病以来,郑福琴一直精心照料着儿子,她一边乞讨生活来源,一边学习各种护理技术,还要支撑破碎的家庭,照料孙女的学习生活。

连续8年照顾植物人儿子,终于用伟大的母爱唤醒了昏睡的儿子。郑福琴也因此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好人。

3月14日,记者来到郑福琴居住地——广德县杨滩乡金阳村。“我们这儿的人都以她为榜样,她太不容易了!”村主任汪朝军一见到记者就夸奖起来。

“老汪不光是心里面佩服,在实际行动上也一马当先,个人掏腰包资助郑福琴的孙女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村支书张爱国告诉记者,郑福琴的事迹促使村里很多人积极参与爱心活动,有群众,有领导干部,有民间组织,还有很多县里的共建单位。

“八年了,医疗费花了近50万元,这种事摊到别人身上很可能早放弃了。郑福琴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村里的年轻人开了个好头!”汪朝军告诉记者,郑福琴与她老伴都是农民,年收入不足5000元,近几年为解决何家的经济难题,村里已经为其申请了个人低保、救灾慰问款、大病救助等。

在前往郑福琴家的路上,乡亲们一提起这位“中国好人”,都会表示由衷的敬佩,“她是个热心肠,是个好人,大伙都常去她家看望”。

她为儿子自创“健身操”

“你们都是好人,感谢你们的关心!”郑福琴将大伙迎入她家,立刻推出轮椅上的何昌伟,让儿子和客人们打招呼。

何家一家四口,住在两室一厅的瓦房里。屋内简陋的只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何昌伟睡里面的大床,郑福琴带着孙女何玉洁睡外面的小床,方便夜里照料何昌伟。记者注意到,何家的大门不知为何被改成斜向的,由原来门朝东改成朝着东南方向,并且她家的窗台上、坐椅上,还有何昌伟的脚踝上都系有长长的绳子或布条。

“脑瘫患者一般都是越瘫越严重,你是怎么将他越治越好的?”“没办法,家里拿不出钱,久病成良医也是被逼无奈。”郑福琴告诉记者,为了节省开销,2007年底,她将儿子从广德中医院带回家里。这几年,在陪儿子看病时她“偷学”了不少康复护理方面的知识,还和当地老中医学过配中药、按摩、针灸。说到这儿,郑福琴的脸上显出自信的神色,“中药、针灸加按摩,确实有效果,现在我成了最了解儿子的医生。”

“吭”,何昌伟朝妈妈吭了一声,郑福琴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一只手拉着他脚踝上的绳子,另一只手扶着他的胳膊,朝阴凉处移了几步后坐下。

“我是有意锻炼他的,不让他过分依赖轮椅,每天都要安排他锻炼健身。”郑福琴说,何昌伟早上做上肢练习,她让儿子用手抓着窗栅栏上的绳子,连着轮椅做双臂屈伸运动。做腰部肌肉练习时,她一般在吃饭时将碗具放在轮椅侧面,迫使儿子不断弯腰夹菜。而下肢练习,就像刚才那样用绳子拉着左脚走路即可,因为儿子的右脚自2011年开始已经可以挪动了。“这是我摸索出来的健身操”,郑福琴说,“儿子康复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

何昌伟的爸爸告诉记者,经过这

年的医治和锻炼,儿子的状态渐渐好转,2009年时可以与家人眨眼点头,2010年就能和村里人打招呼,2012年初,他已会跟着电视节目哼流行歌曲,2012年底已能教女儿写英语作业,2013年春节前后和家人的沟通已畅通无阻。

想起那场悲剧就让她心酸

“后来儿子告诉我,妈妈我是在2005年7月6日打过吊瓶后,才觉得呼吸困难的,等苏醒过来已经是2006年。”郑福琴流着眼泪告诉记者,当时儿子何昌伟在上海凡宜科技电子集团工作,因为感冒,被妻子送到上海闵行区医院吊水,一个小时之后就被送到急救室里急救,直到9日她才接到通知,来到上海,“院方当时只说了一句‘抢救无效\’。”

“9日那天我不知道向医生磕了多少头,求了多少情,这才为儿子又抢救了一个月,最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瘫。”郑福琴说,那年8月她将儿子转入杨浦区康复医院,一直住到2007年。“儿子在那儿虽得到了较好的康复理疗,但医药费跟流水似的,一天要用两三千元,这些费用一半靠借,一半靠我在上海街头乞讨”,郑福琴擦着眼泪说:“最急的那几个月,我见到人就赶快下跪磕头,即便这样有时一天一分钱都要不到。但有时也会遇上好心人,一出手就是几百上千元。”

“在儿子病发后的第二个月,儿媳妇见家已破败便丢下何昌伟和年仅三岁的女儿离家而去,至今也没有露过面。”何昌伟的爸爸也越说越伤心。

“远亲不如近邻,2007年底,当我们转到广德中医院时,便陆续有乡亲们知道我家的事,纷纷前来探望,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郑福琴告诉记者,自那时起她才有心境去学些护理方法,还四面八方地向不少老中医学习。可是好景不长,2008年初,儿媳的家人找过来,要求办理离婚手续,这给了刚醒过来的儿子当头一棒!郑福琴再一次抹去眼角的泪水,“我只好没日没夜地劝儿子,毕竟儿媳妇当时只有27岁,毕竟我们家欠了几十万元的外债,后来总算把婚离了。”

母爱创造奇迹

关爱使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开心起来

门外突来的人潮声打断了郑福琴沉重的思绪。本县的一帮爱心人士领着另一队人走进房里,他们有杨滩镇党委委员程航,有广德文化书斋志愿者团队及负责人张森林,有南京造币厂的爱心大使常永清、朱毅等人。

“我们刚从杨滩小学来,这几位南京来的爱心大使已向校方承诺,保障小孙女何玉洁从现在到大学毕业的学费。”张森林告诉记者,他们不光是来捐助的,更是来拜访这位坚强的妈妈,“郑福琴是大家的榜样,本来我们之间互不相识,都是从网上得知她的事迹,又由广德的志愿者传递给南京的爱心人士。”

“一方有难,八方关注,大家共伸援助之手。”程航告诉记者,2010年郑福琴的事迹传开后,县级、市级、省级媒体都对其感人事迹进行了关注,随后广德县文明办也将其事迹逐级推荐到市、省一级文明办,最终于2010年9月荣登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委主办的“中国好人榜”,并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的提名。随后越来越多的个人、民间组织、政府机关及共建单位,纷纷提供无私援助。

郑福琴表示,自2011年后,家里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小孙女现已上四年级,在学校里也挺受关照。今年过年时,广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群还前来慰问捐助了3000元,杨滩乡妇联主任张维荟还为孙女何玉洁买了过年的新衣,当地很多企业也前来资助,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开心起来,“大家的善举何昌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一直想让我替他说一声谢谢!”

新闻推荐

广德:农村安饮工程领跑全国

宁静的乡镇公路边,一座徽派别墅静卧花园,园外稻香鸟语,屋内视频繁忙。视频前人们细心监控,视频内场景飞扬,“这儿是水库、这儿是泵房…”厂长刘守常介绍,这就是覆盖万户的红叶水厂,这只是“广德安饮工程...

广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砸中”广德彩民2013-04-13 22:10
猜你喜欢:
评论:(她用母爱唤醒“植物人”儿子)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