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又到了草莓收获和销售的旺季。位于广德县桃州镇佛堂村的草莓种植户们今年不用再为草莓销售担心,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草莓交易批发市场。2013年底,全市第一家草莓交易批发市场在佛堂村应运而生。现在,种植户们在自家门口就能把新鲜的草莓给卖出去。
新建设的草莓交易批发市场占地15亩,设有新鲜草莓交易区和包装区。记者走进批发市场看到,一盆盆刚采摘下的草莓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门口的电子秤前围着前来销售草莓的种植户们。
种植草莓,在佛堂村由来已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佛堂村就有村民开始种植草莓,到2013年年底,全村800户人家中有400多户种植了草莓,种植面积约有1200亩,约占广德草莓种植的“半壁江山”。
种植人数的增多带来的是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但同样也带来了一个发展的问题——草莓的销售。相对于其他水果,草莓算得上是“易碎品”——保质期不超过一周,时间一久就先变色后变味,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不仅会直接影响草莓的外观,也会使碰撞后的草莓更易发生变味,销售价格自然大打折扣。
之前,在佛堂村,村民因为担心采摘下来的草莓,耽误了运输和销售的时间卖不出好价钱,常常对于何时采摘草莓拿捏不准。而作为收购商,对于哪家哪户的草莓成熟可以上市了,草莓的数量有多少、质量如何等信息知之甚少,也无法及时收购……供求双方无法有效对接,导致了广德草莓陷入有市无货、有货难卖出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困境下,佛堂村7名草莓种植户合伙投入20多万元,联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专业的草莓交易批发市场。市场合伙人之一的王清华告诉记者:“我们的市场起到中介作用,种植户只要有可以上市的草莓就送到我们这来,收购商只要想买草莓就到我们这来收购。”
草莓交易批发市场的成立,畅通了草莓销售的渠道,增强了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受到了种植户的欢迎。
草莓种植户戈义成种植草莓已经有15年了,家中有4亩田全种植着草莓。他告诉记者,早些年自己还挑着草莓到无锡去卖过,碰到阴雨天整担都没有卖出去。之后有些收购商来村里收购,但还是有些担心,一是不知道草莓的价格行情,怕收购商压价;二是也不知道收购商什么时候来,所以草莓熟了在地里都不敢摘。“现在有了草莓市场,只要采摘了草莓就往这里送,没有运输成本,价格也公道,也不愁卖不掉。” 戈义成说。现在,基本上广德县的草莓种植户,都把草莓运到这个市场来销售了,甚至周边县市的种植户,都有过来卖草莓的。
同样,草莓交易批发市场的建立,受惠的不仅仅是种植户,收购商也得到了极大的方便。
在市场内,记者看到了一间间隔开的房间,房间里都摆放着草莓货架。来自杭州的杨成正在指挥着工人把草莓装箱。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8家收购商常驻在市场内,杨成便是其中之一,2014年是他第三年到佛堂村来收购草莓了。2013年,他来收购草莓前,他曾一家一家地打电话询问种植户:有没有草莓、有多少草莓?确定收购后,他让所有种植户把草莓集中在一个种植户家中,借用场地,然后请人装箱运走。
“今年有了草莓市场,不用这么麻烦了,在市场就有种植户来卖草莓,还有专门的场地摆放,方便多了。”杨成说。
虽然草莓交易批发市场才刚刚起步,却已经名声在外了。“除了收购商直接来收购外,还有不少收购商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给他们发草莓。”王清华说。这不,她刚接到山西那边的电话,要求发草莓过去。据了解,每天从这里销售到省内以及浙江、山东、湖北的草莓大概有1万多斤。
“现在我们市场的草莓需求量非常大,远远大于我们的收购量,希望附近更多的人能来种植草莓,扩大产量,把广德草莓的品牌做出去。”王清华说。
草莓专业批发市场,架起了草莓种植户和收购商之间的桥梁,畅通了“销”和“购”的渠道;同时,强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助推广德草莓产量的增长,提高广德草莓的竞争力,实现了互利多赢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正月初四,广德县举办第四届603航天杯春节围棋比赛,来自全县196名棋手参加比赛,丰富了市民春节文化生活。特约记者 陈蔚然 摄...
广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