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广德县誓节镇东兴村芦塘村自然村的环村道路上,村民们的脸上挂满了幸福快乐的笑容。这里,村民的生活因为道路的通畅变得更加美好。
芦塘村是个自然村,有500人,由于进村道路没有硬化,汽车不能进村,村民出入和货物运输很不方便,制约着该村经济和生产发展。2013年10月,外出务工的村民程立信回到家乡,看见村里的泥土路坑坑洼洼、不好走,就想修水泥路。随即,他与本村另两名在外打工的村民商议修路。一人提起,大家响应,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说干就干。三人立即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地倡议,征求村民意见,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赞同。他们又把村民的意见报告到村里,村里也给予重视和大力支持,讨论村路建设方案和捐资款管理办法。
环村公路共计有5公里,需要建设资金100多万元,村里无集体资产,村民收入也不高,如何解决这么大的资金缺口,成为摆在村民面前的第一道题。程立信多方奔走倡仪,村民自发提高捐款标准。就这样,仅用两个星期的时间筹集村民捐资款59.3万元。
程立信说,“我们当初的想法是每位村民捐资200元,共计可筹款14万元,能把村里的主干道800米修完。可村民们一算帐,认为这点钱干不出事来,经商量一致同意将捐资款提高到每人500元,多捐不限,总计收到捐资60万元。”
在捐资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
村民文耀明,一名70多岁的五保户,一直靠着低保生活,居住的房屋也因为危房被拆了,借宿在一厂房内。听说村里要修路,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00元。51岁的村民孙忠柱,以种地为生,家庭收入微薄,上有91岁高龄的老母亲,下有一个女儿还在读书,但听说村里要修路,他通过卖稻子、砍柴卖,凑足了2000元捐了出来……
然而,钱的问题解决了。如何管好、用好这笔钱,成为摆在全村面前的第二道难题。为提供合格路基,程立信再次开始了全村总动员。“我们实行路基修筑门前承包制,自家门前的路基自己负责,所使用的机械费用由自己支出。”这一次,得到的仍是村民们的积极响应,顺利完成路基修建任务。”
为了节约成本和保证质量,村里安排了义务采购员,多方了解市场行情,按照符合质量要求、价格低廉的原则选择建筑材料。在外从事工程建设方面工作的村民潘耀文,也自觉担当起了义务技术指导员、质量监督员、材料验收员。在全村动员下,仅仅两个多月时间,芦塘村便完成了5公里的环村道路建设,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
不仅如此,程立信等还治理了村里的水塘、水沟,整平了广场,主道两边也装上了路灯。路平坦了,路灯亮了,芦塘村逐步走上幸福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广德讯 近日,广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清明节期间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加强对农家乐、旅游景区餐饮...
广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