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后“孕”乾坤。这即是中国哲学里的宇宙宏观,也暗合着西方物理学的创世理论,深奥且晦涩。
然而,皖东南小镇上的一座天然溶洞,却凭借其纯天然的景致,向八方游人实景“演绎”传统哲理,这就是位于广德县新杭镇的太极洞。
“天”、“地”两仪萌生太极洞初生印象
初入太极洞国家地质公园,可见各类丘陵相接于云天之下,碧色湖水镶嵌在绿地之上,砚池湖、玄妙山、壶天宫、太极洞等景点交相在“天、地”两仪之间,瞬间拨开太极洞之旅的混沌印象。
进入太极洞内,游人们目不暇接,要么被上方的钟乳石群所吸引,要么被地面的石笋迷恋。“太极洞为典型喀斯特地貌,为华东地区最大溶洞群,”导游介绍,是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溶解与沉淀,构成洞内景致的基础,“洞顶溶岩水,与碳酸盐岩接触后,不断将矿物带入洞底沉积为碳酸钙,经过上亿年积累,造就洞内天地两仪的太极世界。”
“头上的钟乳石像森林、像动物,脚边的石笋像凤凰、似海洋,还有一个很像太上老君,”游人们的想象力皆被太极洞所主宰。导游介绍,太极洞景点,分为两大部分,中间由暗河水路连接,西侧姚姑迷宫点缀着著名的八景,而暗河东侧四座石厅群,蜿蜒而上,立体分布于山体之内,“正好暗合传经哲理,两仪、四相、八卦,还有位石笋‘太上老君\’坐阵中央独撑乾坤。”
初次体验太极洞,游人们感触最深的是洞内惟妙惟肖的岩石。据了解,太极洞以规模大著称,洞穴长度均在3000米以上,多分布于山坡脚部位,或是洞穴的出入口,或是地下暗河的进出口,景观复杂。而整个太极洞景区,地处江南丘陵平原区,地貌为丘陵,受构造控制,丘陵总体呈“η”形展布。
“水”、“陆”两仪对生洞内缤纷景象
随着游人深入,来到主洞之首两仪宫,成弧形排布的石壁,将太极洞在此分布为旱洞与水洞,“象征着传统哲理中的阴阳二气,相生相克出太极洞内缤纷复杂的景象,”导游向游人讲解。
深入旱洞,便是八景宫,顾名思义宫内八景,肯定对应着太极里的八组卦象,即太上老君、滴水穿石、千年槐荫、恐然岩、仙舟覆挂、倒挂灵芝、双塔凌霄、埋藏峪,这些千姿百态的洞内景致,在灯光的作用下,栩栩如生且形象生动,挂在上方的钟乳石、盾形石、柱形石等石景垂涎欲滴,长在地上的石笋、石田、石头山“积极向上”,石景上又伴随着山泉下滴,旱中有水且上下对生,在灯火的作用下,形成多彩缤纷的溶洞世界。
参观完旱洞,再退回两仪宫,转头进入水洞“九曲银河”。“大家把头低下来,洞上的石柱会擦到人的,”船工架小船载着游人畅游水洞暗河,“旱洞象征着太极里的阳极,而水洞则代表着构成太极洞的阴极,水洞上游的四个石厅象征着阴极里少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石中渗泉水,水上有石厅,这正是将溶洞取名为太极的缘故。”
随着船工的指点,寻入水洞上方的四大石厅,玉皇宫、海天宫、黄山宫、万象宫,这些巨大的石厅逐渐蜿蜒向上,一座比一座面积大,一座比一座内容丰富,一座比一座地质年代久远,最早可追寻到地球生物创世而来的寒武纪,而这些石厅内的五彩万象,更是将游人的想象力提升到全新高度,“连黄山上的日出景向,都被涵盖在内,让人无比释怀,惊诧在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之中。”
“古”、“今”两仪重生太极洞的憧憬意向
据太极洞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自汉唐以来,便有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等游人踪迹。太极洞还是南宋岳飞抗金的古战场之一,东吴大将吕蒙任广德令时就曾多次到太极洞探幽;太极洞壮观、险峻、绚丽、神奇,被旅游家们誉为“江南第一洞”,彰显出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同时,太极洞地质公园为典型的岩溶景观,集溶洞、干谷、天坑、泉眼、岩溶洼地、塌陷漏斗、地下暗河、岩溶湖于一体,融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国家级景点4个,省级景点30个,地方级景点76个,这些地质遗迹,不仅在华东地区而且在中国也都有重要地位,属于国家高级别、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据悉,广德县将在坚持强化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上,以保护地质公园遗迹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把地质公园建成集多学科考察、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中国一流的科普旅游示范区,使环境保护、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保持协调发展。
新闻推荐
写在开篇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这并非口号,而是与每个人终生相伴的生活实务,如今已被政府推出的33项民生工程所包罗。坚持以人为本,保...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