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明 本报记者 项嘉
文化修养在身,工作生活稳定,自然远离歪风邪气,公序良俗溯及人人。
宣城市农村文化建设,便以此理念植入人心,精神文明之树必将林荫家园。
知识即“力量”:文化建设让家乡更自信
“越来越自信,才是家乡最大的变化!”广德县东亭乡小伙陈星在浙江工作多年,前些年他只愿告诉朋友,自己是安徽宣城的,具体地点只字不提。如今,他不仅要细说自己的家乡,甚至想把朋友们请回老家作客。
“房屋等设施建得再好也赶不上江浙沪,但家乡父老的素质提升,才真正让我们深感自信。”陈星表示,近几年,全市大力投入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文化活动更加健康向上,不仅为农民们提供了自学技能的条件,而且在科教兴农的人文氛围下,让农村居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时常耳闻家乡创业能人的故事,他们是我们自信的榜样。”
“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才是真的有进步!”东亭乡文化站站长张翔告诉记者,东亭乡虽然不大,但乡里的文化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所有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广电设施全面覆盖,而且该乡农家书屋已与县图书馆统筹对接,随时随地皆可借书与还书。
随着2015年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宣城市农村文化建设成绩斐然。目前,全市共有7个图书馆、7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以及7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同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2015年度所有建设任务,全面覆盖254个村。
文化似“灵魂”:文化建设净化乡风民俗
“想带朋友们回老家玩,不仅生活设施焕然一新,而且各项文体活动也开展得不错,‘环东亭自行车赛\’早就名气在外!”陈星表示,打麻将是以前村子里的唯一活动,而这几年,不仅在乡文化站开设了舞蹈班、书画班、健身班,甚至搞起了东亭乡“春节联欢晚会”。
“正确引导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东亭乡工作人员表示,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才能避免不良习气侵扰,营造健康的农村文化氛围,才能净化农村人文环境,“目前,全市都特别重视相关方面的建设与投入。”
据了解,2015年民生工程农村文化建设项目,设有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目前所有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有效地支撑了民生工程文化项目工作,其中包括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文艺演出活动、农家书屋运行维护和农村电影放映活动。
据市文广新局文艺科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开展培训、文化娱乐活动5533场;送戏进万村演出683场;农家书屋出版物全部更新完毕,共更新105440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完成9165场,进一步拓展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人文贵“涵养”:营造精神文明之故里
“公序良俗需要持之以恒地营造,农村文化基础建设更是不进则退。”广德县东亭乡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市对乡村文化建设常抓不懈,意在长期营造家乡人民的精神文明故里。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针对各类乡村文化建设项目,皆有实施方案、服务体系、监督体系和管养制度等,规范管理已建成的文化设施,并监督各县市区,将经费安排及拨付情况列入民生工程年度考核内容。工程类项目资金均设立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财核算,专款专用。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杜绝置换、挤占、截留和挪用民生工程项目资金,对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之根基。
新闻推荐
广德讯(齐琼 文/图)春节假期刚过,广德县大街小巷就从持续一周的冷清里再次热闹起来。在该县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笔者总能遇见一些拎着大包行李的离乡游子。在游子...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