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村委会跟上海辜兴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要为我们村的竹林申请碳排放补助项目,每亩竹林每年30元的补助,项目补助为四十年,每五年补助一次,一次补助五年,这对于我们确实是个增加收入的大好机会,但是村委会要负责收集我们的林权证扫描件,由于没有政府牵头,我们都感觉不太踏实,不知道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难道氧气也可以买卖?"近日,广德县新杭、杨滩等乡镇纷纷有村民致电本报,反映了这样一件为难事,随后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为了先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首先联系到了项目的发起公司——辜兴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辜鑫龙,对此他表示:“我本身是广德人,常年在外经营企业,所以会有碳排放交易的需要,说简单点,就是捐资造林,让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也想把这样的机会带回广德,来资助广德的森林培植,增加农民收入。由于目前只是在申报阶段,也不一定能申报成功,但协议里边我也承诺了:即使申报不成功,所有责任包括劳务费均由我负责。"在协议里,记者看到除了前两个条款由村委会负责之外,余下的均是对乙方公司的约定,包括乙方不得将林权证扫描件做其他用处,不得在此项目操作过程中损害林权者现有的权益,在此中引发的债权债务和法律问题由乙方独自承担。同时还约定了若因乙方原因造成申报不成功,乙方将承担甲方在收集林权证过程中产生的劳务费2万元整。同时,如因政策性变动导致该项目补助无法进行,乙方应出具国家相关文件予以证明。除了村委会与乙方公司签订协议之外,每位林农都将和乙方公司再单独签订一份授权委托书。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碳汇交易中,如果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可能导致二氧化碳超标排放,或者减排数量不够,那么就需要花钱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其他企业多余的排放量或碳汇,而碳汇的来源则是新种植森林每年所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数量。针对相关情况,被邀请参与申报项目的新杭镇箭穿村村书记也有所为难:“这个项目对于百姓们来说是很难得的,能够增加大家的收入我们村委会很愿意配合申报,但这种好事情以前大家都不了解,因此也确实有所顾虑。"
那么辜兴实业有限公司本次申报的碳排放补助项目依据是什么,又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呢?在公司出具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委员会第0725号文件第五条中,记者看到对城乡统筹的碳资产开发相关条件进行了规定,即2005年2月16日以后,造林的林权者,联盟不少于5万亩的单一树种均可开发,经由签订合同、专业评估、行业报告、专家评审,申报国家发改委批准碳排放指标,在国务院碳汇交易所挂牌出让交易。政策性反哺农民增收、造林绿地、防风护沙、保持水土,达到生态平衡整体效果,操作过程不损害林权者利益,费用均由碳资产开发公司支付。“广德县林农们的林权证都是2008年以后陆续发放的,因此符合时间要求,其次我们目前是试点申报,毛竹林拥有再生能力,之前湖北有的县市有申报成功的案例,如果本次申报成功,对于广德县广大林农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申报不成功,林农和村委会也没有任何损失,申报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务费也全部由我们公司承担。"辜鑫龙表示。
那么本次在广德县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到底是不是政府行为呢?“碳排放交易在其他城市确实存在,重点排放企业有相应的碳排入配额,在规定时间内碳排放量超额的,需要到市场上购买相应额度的碳排放权,有的企业也会通过交易购买成自己的资本,在适合的时候进行出售。但广德县目前只是有计划,还没有启动相关的碳排放补助,且林业碳汇这块属于林业局管辖,可以通过省、市林业部门进行沟通。"县发改委能源科吴科长告诉记者。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他表示:“我们目前没有相关的补助项目,省、市部门表示目前也还没有相关的项目,该公司是直接向碳资产开发公司申报,但相关的文件我们没有见过,虽然林权证扫描件或复印件并不可能挪为他用或进行其他违法行为,且申报不成功林农没有损失,但可以肯定的是,林农若签署了协议并且最终申报成功的话,则默认了40年内接收补助的林地只能按照该公司的要求进行植树造林及养护,不能进行开发,即不能推平挪为他用或进行大面积的砍伐,这是林农目前最需要考虑清楚的,毕竟40年很长,中间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机会或变数。"
(张秀香)
新闻推荐
胡先生反映:我是邱村施村前庄屋的村民,我在外地,父母在家。现在我们家电压不够,天天高温,老人家在家我们在外也不放心。打电话给供电所,供电所讲要是全村都是这个情况没办法解决,请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答...
广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