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敬波 本报通讯员 查未丽
“感谢乡村干部帮忙,让我们兄弟重归于好,我们保证以后再不做伤害兄弟感情的事情了。”近日,广德县卢村乡九龙村冯村组村民刘氏兄弟,向乡村干部表达感激之情。因为宅基地划界纠纷,刘氏兄弟一度关系闹得很僵,近来又因为争议区域内一株香樟树的权属问题,双双到村便民服务大厅找乡包村干部调解,经调处,兄弟二人握手言和。
刘家兄弟的烦心事得到了结,得益于当地建立的“温暖星期一”信访工作机制。“每逢周一,乡里的包村干部都会带领联系村干部进村开展接访活动,干部群众‘面对面、零距离’,能够第一时间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研判对策、排除隐患。 ”12月13日上午,卢村乡党委书记李传强告诉记者。为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社会矛盾,该乡从2015年创新实施“温暖星期一”活动,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
过去村民遇到矛盾纠纷,村里一时解决不了,就要闹到乡里。而现在,乡干部定期进村形成机制,乡亲们遇到矛盾纠纷,也习惯了等包村干部上门、在家门口就地解决问题。
卢村乡是山区乡镇,山林是群众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涉及山林纠纷比较多。同溪村村民熊某、汪某和许某曾因一块山林地的权属发生争议,汪某更是将一条山路围挡封闭,不让他人上山。为防止发生民转刑案件,乡村两级干部立即将当事双方约在星期一、到村调解室当面调处。原来,村民汪某的父亲去世前送给熊某一块林地,熊某早在2003年就把这块林地与许某置换,而汪某由于长期在外务工,不知道父亲把林地给了熊某,所以在看到许某采伐该林地竹木时即上前阻止,并封闭道路。经乡村干部积极调处,讲解法律法规,最终汪某遵守了已故父亲的诺言,拆除了山路围挡,放弃这块林地的经营权,该林地经营权归熊某所有,林地现阶段由许某使用,三方达成和解。
依靠“温暖星期一”信访工作机制,卢村乡近日还成功化解了一起群体土地补偿款纠纷。 2012年,广德县重点工程无量溪河治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征用了卢村乡中明社区中下组部分田地,土地补偿款共计160多万元,涉及100多名村民切身利益。然而土地补偿款发放到组后,由于种种原因村民意见不统一,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的分配方案,导致赔偿款迟迟未能发放。乡包村干部在“温暖星期一”活动中获悉此事后,立即向乡主要负责人作了汇报,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分管副乡长任组长,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国土所、拆迁办、派出所、中明社区等单位组成的调处工作组。
今年12月上旬,调处工作组根据村民自治条例,指导推动中明社区召开中下组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再次讨论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最终讨论形成的分配方案,获得该组31户村民中的27户现场表决通过,符合法律程序。目前,这一分配方案已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即可发放土地补偿款,为长达6年的土地补偿款纠纷画上圆满的句号。
“温暖星期一”活动开展过程中,卢村乡通过公开乡包村干部姓名、职务信息,方便群众日常联系,推动乡村两级干部不推不靠,主动揽责,把矛盾化解在一线。今年以来,全乡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6起,无一例越级上访。卢村乡副乡长周基胜说,该乡将不断完善“温暖星期一”信访工作制度,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途径,促使包村干部进一步沉下身子,到联系村(社区)开门接访,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据中安在线报道12月20日上午,由省交通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广德至宁国高速、滁州至淮南高速将开通运营,这不仅有...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