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国钧 庄观山
在黄山区新明乡樵山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幽静的小山村,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尤其是村后那些百年以上的香榧树,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个村落就是团龙头。
团龙头是一个古村落。早在明代中期,一个由泾县铜山迁来的徐姓在此落户繁衍,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20多户农家依山建房,全都砖木结构,错落有致。村中那百米长的石板小道,村旁那口古井,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团龙头那古老的历史。村东南方向有一高峰,峰上巨石如磨,几层相叠,俗称团龙头。传说当年地藏王在此打禅过,也是村名的来源。村前村后九条垅冈都向此峰,形如九华山形,被美称“小九华”。夹坑河从村旁穿过,汇入太平湖。村庄山清水秀,风景美不胜收。过去由于不通公路,交通不便,团龙头“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了人们眼中的世外桃源。每有游客来此,淳朴的山农就捧上香茗,端出自产的香榧、花生待客,十分热情。
四月初的团龙头春色满园。猴魁茶园茶芽已开始露尖,几个篾匠在农户家中编制茶篓和制茶的烘顶、烘圈。团龙头最出名的是香榧,清代团龙头香榧曾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庭,被誉为“樵山贡榧”。团龙头现有百年以上古香榧树10余株,其中最老的一株树龄有500多年,据说还是明代徐氏初迁来时栽下的。树高14米,树围7.4米,需5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这株古树一干13支,树冠覆盖460多平方米,当地人称之为“香榧王”,已被列入黄山区珍贵古树名录挂牌保护。尽管500多年的岁月流逝,“香榧王”仍苍劲刚直,虬枝四展,远远看去犹如撑开的帐篷。据古树的主人徐继荣介绍,“香榧王”年产香榧100-200公斤,每年可为他家带来万元左右的收入。连同周围那些百年香榧树及近年来新辟的200多亩香榧基地,成了团龙头一道独特的风景,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摄影留念。
团龙头还是个革命老区。抗战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曾在此坚持过游击战争,著名的83天“樵山保卫战”就发生在这一带,解放战争时期更是黄山游击队的后方基地。党和政府关注老区人民的民生:通过太平猴魁原产地保护茶农的收入倍增;扩大香榧生产规模,以此推动生态旅游,为团龙头林农的增收注入了新活力;民生工程——樵山公路开通,改善了团龙头交通条件,几乎家家都买了摩托车。青年男女驾驶着摩托车行驶在樵山公路上,那悦耳的摩托引擎声,犹如正在奏响的革命老区人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乐章。
新闻推荐
“下一步,我要针对市场不同群体需求,在包装类型设计上下点功夫,把新丰乡的雷竹品牌打响。”站在自己的厂房前,黄山区新丰乡新丰村的邓春来谈起未来信心满满。在他身后,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