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1年(1932年)11月国民政府在宣城设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下辖宣城、广德、郎溪、宁国、泾县、旌德等六县。民国25年9月,毛龙章任第九区专员,并兼任宣城县长。下车伊始,为“考文献、察风土”,毛龙章决定重修区志。第九区经洪杨之乱,文物荡然,地方古籍鲜有存者,当政者急需有存史资政的文献资料,加上民国26年京滇公路通过,道出宣城,“车轨大同”,龙希望能出一本书成为旅游指南,让外地名士流连宣城山水之胜的余暇,能问民疾苦,相地荒熟教而济之。九区的民众也能藉交通之便,群力开发,使文化经济的进展一日千里,从而达到解决民生、巩固首都后防的目的,“斯为龙章和此邦人士馨香共祷者也”。
《安徽第九区风土志略》全书由毛龙章编纂,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编印,民国二十六年四月成书。
全书约两万字,共十卷,首设导言,次为地图、概况表、沿革表、分县叙述,县下设目,有沿革、气候、土地户口、行政组织、形势、交通、物产、实业、教育及文化、风俗等。目以下有设子目记述的,如交通一目设有铁路、公路、航路、邮电,实业一目设有农业、工业、商业等;有不设子目,在目下记述实体的,如行政组织、教育及文化、风俗等。卷末附有《前代名人志略》。
在交通上,泾邑无铁路,当时宣泾公路的路面还没有铺设完成,所以对外交通以水路为主,沿青弋江两岸的章家渡、马头镇和泾歙孔道上的榔桥河为交通要道,“机楫络绎,商贾辐辏。”货物运输以水路为主,依靠水路运出的商品多以土特产品和农产品、工业原材料为多,输入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泾县城乡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落后。
书中谈到了教育文化和风俗,民国时设立了中小学和民众教育馆、图书馆。还记叙了泾县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
全书对宣城地区六县的自然、社会各方面作了全面概要的记述,虽篇幅不长,但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所以读后不觉繁沓,如食甘蔗,自尾至本,渐入佳境。同时因为全书提纲挈领,以事关一县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区、人口、交通、物产、风俗等内容为篇目,文字精练,数据翔实,为后人研究宣城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史料借鉴价值。
新闻推荐
本报讯(柯跃武 记者 汪鸣 文/图)“能听见吗?”“能!我能听见了!”2012年12月31日,在市区一家专业助听器配件中心,戴上一款助听器后,91岁的抗战老兵罗远跃激动无比。这款新型助听器是关爱...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