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探母》、《打金枝》、《白蛇传》……提起这些经典的皖南花鼓戏曲目,不少宣城本地票友一定不陌生。从23日上午开始,“三月三·敬亭山”系列活动之一——第二届皖南花鼓戏大赛正式开锣,55个剧目在敬亭山脚下唱响,今天该活动将迎来决赛角逐。
老少上台唱经典
“我虽然不识字,但就是喜欢花鼓戏。”23日上午,第一个上台演出的宣城市俏妈妈艺术团演员郑玉兰说,自己是50多岁时进入艺术团学习唱花鼓戏,今年已经63岁了。“别人由于识字能更快地掌握曲调,我得一遍遍听和唱,靠大脑来记忆。”
而已经化好妆、准备上台演唱《打金枝》选段的陶雪晴,今年只有11岁。“2年前在府山广场看人唱过,自己就喜欢上了。”第一次登台比赛的陶雪晴说,虽然已经学唱花鼓戏2年,但她还是有点紧张。
“从小孩到老年人,来参赛的选手年龄段分布是很广泛的,同时既有个人也有民间艺术团体。”比赛评委沙爱龙认为,这反映了周边区域包括农民朋友在内的宣城老百姓对皖南花鼓戏的喜爱。
比赛重在推广“非遗”
“我以前唱了五、六年的黄梅戏,但半年前第一次听杨玉屏老师唱皖南花鼓戏,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来自泾县音舞协会的汪剑认为,虽然两种戏曲在音韵上相通,但皖南花鼓戏更原始、质朴。“黄梅戏很多取材都源自皖南花鼓戏,这更表现出其独有的魅力。”
然而,此次比赛评委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杨玉屏却表示,花鼓戏的传承如今正处于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状态。
作为花鼓戏剧团原副团长、国家二级导演、市舞蹈家协会主席的沙爱龙认为,比赛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皖南花鼓戏,“特别是让小孩子从小就爱听会唱,这对花鼓戏的传承意义深远。”
花鼓戏“霸主”今日出炉
“23日是个人组预赛,24日为团体组剧目预赛,周六周日均为义演。”市文联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比赛共有55个节目,来自泾县、郎溪、宁国及宣城市区的近百名选手,在敬亭山登山广场的花鼓戏“擂台”上一决高下。“27日早上8点开始,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个人组21个剧目、团体组6个剧目将进行决赛角逐,同时为获奖者颁奖。”
新闻推荐
泾县环保局组织志愿者上街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现场发放纪念生态日倡议书、环保科普读物,向市民宣传新《环保法》,受到大家的欢迎。文明 洪...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