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贤坤 文/摄
核心提示:我在想,如果没有水运的存在,我们的远行,还能称之为浪迹天涯、漂流四方吗?我们的行旅真的需要那么匆匆吗?
某日的一个黄昏,我徘徊在泾县章渡古镇的街巷里,这是一个被遗弃的埠头。
踏在油光发亮的卵石路面上,依稀感觉小街曾经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热闹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木屋的板壁上,透出如丝般的光亮金黄,这是由于木板在长久的日晒雨淋浸蚀下现出了木质纤维折射太阳光的现象。斑驳的粉墙上还残留着浓重的墨色,店家的招牌虽然难以辨认,但字体端正圆润,苍劲有力。临街售货吧台的台面上,已爬满了肆意疯长的野草,但用薄薄的青砖层层砌就的吧台,不加粉饰,砖缝现出的纹饰,透着一种简洁的美,可以想象店家对装点门面的用心和曾经的显摆富有。小街街面宽约五六米,长约三四百米,沿河而建,随形就势,曲折而又雅致。小街临河的一边为挑空的木制板房,多为双层结构,挑空的部分依然用数根木桩支撑,远远地望去就像有千条腿的连体屋,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吊脚楼。小街另一边则多是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显得高大气派多了,粉墙黛瓦,小楼花窗,随处可见店家的门楣和门罩上精心雕琢的各式花饰图案。为什么小街两边建筑有如此差异,我想这是我们先人尊重自然的一种选择,一种生活的智慧和哲学。临河的一侧,常常要遭受洪水的侵蚀,在没有混凝土之前,全木结构的建筑是抵御洪水最佳的选择。
小镇的曾经辉煌源于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流经小镇这条河叫青弋江,她发源于美丽的黄山山脉,经太平县流入泾县境内,过南陵至芜湖汇入长江,可以说,这是泾县的母亲河。旧时,也是泾县人通五湖达三江的一条黄金水道。小镇位于青弋江的中段,江面从这里渐渐开阔,江水的流速也渐渐变得平缓,是停泊来往船只的最佳位置。下行的客人要在这里歇息,上行的船只要在这里补给。
小镇的衰落是一个时代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一种命运,也是一种无奈。当我们追求更加快捷和更加便捷的行旅方式和运输方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汽车、火车、飞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空中航线应运而生了,水运交通特别是内陆河运交通便慢慢地衰落了。最近,我来到芜湖中山街青弋江的入江口旁,看着长江边静静停泊的许多巨轮,看着江面上零零星星航行的船只,生出许多感慨。回忆三十年前我在这里乘船的情景,那时,江面上豪华客轮、巨型货轮、汽轮、帆船、小舢板来来往往,码头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岸上人声鼎沸,江面上汽笛声此起彼伏。弹指一挥间,长江航运当年的雄风不再了,码头的热闹也骤然消停了,这里已开辟成江边公园供人游览。大江大河尚且如此,何况她的支流呢?我在想,如果没有水运的存在,我们的远行,还能称之为浪迹天涯、漂流四方吗?我们的行旅真的需要那么匆匆吗?
小镇的衰落当然也有其主观的缘由。内陆河运的衰落让我们失去了许多重要的埠头,有的埠头只留下了上岸的石阶依稀可见;有的埠头夷为平地,被新的建筑所替代;也有的埠头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小镇上游的桃花潭渡口,由于李白的一首诗而再次喧闹起来,桃花潭小镇被整修一新,增添了许多接待游客的旅店和客栈。“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千古绝唱道出了人间可贵的友谊和真情,许多游客正是带着一种愿望和向往来到这里去感受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诗情画意。章渡,也一定有许多或凄美、或浪漫、或深情、或荡气的故事,章渡的连体吊脚楼以及街景建筑既是河运埠头的活化石,同时也铭刻着一代人记忆的痕迹,但都未能好好去挖掘开发和利用,也未能对埠头好好保护,对章渡还能勾起人们回忆和向往也许唯有章渡酱菜了。
走出章渡,我依然在默默地沉思,故乡、家园、亲人以及我们曾经逗留的地方都是我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当他们远去甚至消失后,伤痛之情难以言表,无能为力。唯有美好的回忆时时提醒我们珍爱自然,珍爱情感,珍爱生命。
新闻推荐
□ 杜德玉泾县厚岸村,有一条人字形的街道。踏上村口那座拱起的聚星桥,就走进了厚岸村的老街。古老的聚星桥如长虹卧波,高高耸立在柳溪河上,伫立在聚星桥上,依山傍水的厚岸村...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