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泾县注重因地制宜、整合当地各类优势资源,“握指成拳”大力发展多种特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打好旅游产业牌。一是以新四军文化为主题,以“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依托,全力打造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瞻仰凭吊、文化研究等于一体的经典红色旅游集中区,引导和鼓励当地村民兴办“农家乐”,吸收贫困户到“农家乐”就业,推进***工作。二是依托山水自然风光和古村田园风情,大力发展以水墨汀溪、月亮湾、江南第一漂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在该县琴溪镇、桃花潭镇、丁家桥镇、汀溪乡、榔桥镇分五个片区成片种植油菜、向日葵、荷花等景观农作物2400余亩,并在用工上向贫困户倾斜,千方百计地安排贫困户做小工、打零工,帮助贫困户增收。三是成立安徽皖南印象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查济古村落、黄田古村落两个4A级旅游景区50年期限的独家经营权,并开发查济画家村项目、桃花潭桃花园度假村项目、青弋江水上观光等项目,通过安排贫困户到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销售门点做清洁、搬运等服务工作,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打好文化产业牌。在发展宣纸产业上,该县在万亩青檀林和燎草基地建设、檀皮收购、晒草晒皮、原料加工等宣纸制作辅助环节上,优先使用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在发展宣纸产业中赚得到钱、脱得了贫。在该县宣笔的原产地黄村镇,全镇宣笔企业达50余家,不少贫困户在宣笔厂学到了制笔技能,彻底脱贫,走上了技能致富之路。与此同时,该县健全完善了“单位(企业)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制度,36名县级领导干部各联系1个贫困村、包保2个贫困户,99个单位(企业)定点帮扶34个贫困村,乡镇领导干部联系非贫困村扶贫工作,865名县直科级干部各包保1个贫困户,派出34支扶贫工作队到贫困村,乡镇每位干部包保3-5个贫困户,村干部全面包保本村贫困户,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县领导和单位、企业联系、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包保,形成“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打好农业产业牌。今年,泾县将扶贫工作列为全县15项重点工作和县四大班子领导“1+N”工作推进机制联系事项。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成立了由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组和8个由党政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行动组,重点在农业产业上做文章。在此基础上,该县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做为***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贫困村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发展烟叶、莲藕、山药、香菇种植等扶贫项目,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该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整合农村危房改造、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项目资金1.2亿元以上,用于产业配套、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帮扶。
(本报记者 顾维林 特约记者 蔡盛)
新闻推荐
泾县讯为进一步创新社区矫正工作,增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效果,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牢固树立学法、守法意识,10月13日,泾县司法局茂林司法所充分运用新媒体宣传教育优势,组织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集中...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