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一个午后,郭群山再一次来到了村里的塑料大棚,查看新一茬蔬菜的长势。作为泾县丁家桥镇新渡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这块将近40亩的蔬菜基地俨然成了他的“心病”。
“一有空就过来看看,就希望能够借助蔬菜基地带动更多村民脱贫,从而甩掉‘贫困村\’的帽子。”他说。在镇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紧盯扶贫攻坚“作战图”,各项扶贫工作任务得以较好地推进。
一
去年12月,作为宣城市第六批选派干部的一员,32岁的郭群山来到新渡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由于身形瘦弱,刚到村里,村两委着实“吓了一跳”,也有不少村民担心“这么小的身板,能否扛得住基层的苦。”
刚上任不久,新渡村董家村民组村民张国林就急匆匆地找到了他,一番聊下来,郭群山得知,原来村民反映的是村里有一段路没有修好。再深入了解后,他很快拍板决定要“修路”,最终花了数月时间,把这段村民反映许久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到新渡村不久后,正赶上全市上下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作为泾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郭群山瞬间感觉到肩上担子重了起来。更头疼的是,和不少村子一样,当时新渡村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特色产业,这让他犯了难:不知道从何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村民们一直都种植单季水稻,土地利用率低,效益差。”在村里转来转去,郭群山思虑着:“能不能在土地上做些文章”。
经过多次商讨后,很快,郭群山就把目光瞄准了镇上的一家酱制品厂。
“生产酱制品需要大量的蔬菜,而村子上又有许多的闲置土地,为什么不将这些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大面积种植蔬菜呢?”郭群山说,如果通过种植蔬菜,进而建起合作社,有劳动能力而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到合作社务工,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入股年底分红。合作社赚钱了,村集体就有钱了,有钱了就可以修路修沟渠搞基础设施。
打定主意后,村两委迅速行动了起来,他们决心要在土地里翻出“新花样”。
二
让村两委没想到的是,这个想法还没开始实践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在逐户上门动员的过程中,不少村民根本提不起什么兴致,有些人干脆表明“不愿意种”。
“原因很简单,本来家里就没多少钱,万一钱投进去了,没有收效也就算了,打了水漂就不值了。”郭群山告诉记者,这种担心在村民中间不断“蔓延”,也让村两委变得沮丧。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村干部带头,先做试验,为村民们以后种植总结经验,减少他们发展产业的风险。”村两委经过商议做了决定:村干部先联合建起蔬菜基地试种,等到见到效益后再向村民推广。
经过土地流转、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今年年初,泾县新渡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按照要求,合作社实行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通过自建、合作、订单等模式发展蔬菜基地。
让村两委欣喜的是,基地建成后,得到了丁家桥镇政府的大力扶持。该镇党委组织5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在蔬菜基地里划分了责任田、责任人,干部包保联系户,按照网格化管理,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义务劳动。
“这个蔬菜基地还得到了县里的帮助!”郭群山跟记者讲起了一个小插曲。由于蔬菜基地距离村里较远,如何保证基地用电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在县政府相关领导的帮助下,泾县供电局免费为新渡村竖起了六根电线杆,并拉了百余米长的电线,把电送到了蔬菜大棚,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切就绪,第一茬将近7亩的四季豆种了下去,新渡村村两委期待着大棚里能够萌生新“希望”。
三
好事多磨。正当村两委迎来收获季节时,这茬已经成熟的四季豆却出了“岔子”。
“刚上市两三天的时候,四季豆突发病菌,上面长了很多斑点。”郭群山回忆说,当时没办法,村两委只能把成捆成捆的四季豆全都扔掉了,然后紧接着在土地上种上了甘蔗。“看到这样的情景后,村民们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非法挖掘的多棵映山红。泾县讯(王志宏文/图)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一些违法人员不惜铤而走险,先后打起了非法采挖、出售映山红树桩“捞一把”的主意,但没成想“如意算盘”刚开了个头,美梦很快就被森林...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