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彬老人所在的查济村位于泾县西南五十公里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营造景区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1999年,66岁的葛彬自学法律知识,走上了义务普法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八年。一支笔、一张纸、一面墙,葛彬老人用质朴的方式,用点滴的墨水传播着法律知识,像黑夜中闪烁的点点荧光,感染着村里的老老少少。2017年5月,葛彬荣登“中国好人榜”。
自学法律 甘当乡村义务普法员
安徽泾县查济村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村落之一,是著名的古民居旅游景区。十余年前,村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经常闹矛盾纠纷,不良的人文环境会给村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葛彬老人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广大村民都懂得法律知识,让全村有一个和谐守法的环境。
“我想让全村的人都懂法、守法、用法,这样一来,查济村的环境就会和谐,游客多了,来投资的人也会更多。”葛老始终秉承这样朴实的理念去普法,宣传教育查济村民。
“我义务普法,不需要任何报酬,我想每个月出一期法律知识常识,让大家来学习,所以我从1999年开始办墙报,到今年有18年了,每个月的30日,我都会把新的法律知识、法律故事做成墙报贴出来,让大家都来看。”葛彬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自1999年末开始,时年已66岁的葛彬老人不顾年事渐高,坚持自学法律知识,自编自办《查济法治宣传墙报》。
清贫无悔 纸笔间铸就普法文章
葛彬老人家境清贫,为了宣传法律知识,他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在村口最醒目的位置建起了一块宣传墙。
为了更多地收集材料,葛彬抽时间自费到县城的一些机关单位借阅报刊杂志,有时候还自费购买一些与法律有关的报纸杂志,想方设法丰富墙报内容,增强墙报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收集好资料后,葛彬老人就用毛笔,把自己精心筛选好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白纸上,然后张贴到宣传栏,每月一期,从未间断。多年来,葛彬老人保存着每一期墙报的底稿,每年装订成册,如今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十七本。村里的村民有一小矛盾、小纠纷,经常会请葛彬调解,。
十八年来,葛彬老人的普法墙报已经成为村民接受法治教育的重要园地,他也被村里聘为义务法制宣传员。
葛彬把自己的晚年全部奉献给了普法事业。像蜡烛,更像火把,在风烛残年里燃尽自己,发一份热,亮一份光,坚定而炙热地照在查济村乡间的道路上……
(来源:中国文明网)
新闻推荐
赵焰战国时期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进入铁器时代。这一点很了不起,虽然中国进入铁器时代较其他几个文明区域晚,不过相比春秋之前的青铜器时代,有了很大进步。第二,战国时期社会思潮相当开放,出现了“百家...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