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飞,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泾县。曾任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泾县工商联主席等职。
以楷书、行书、草书见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1
穿越尘封的记忆隧道,我们追寻着肖俊飞的书法人生之路:1963年,芜湖行署教育局举行了一届全行署中学生系列的毛笔字比赛,14个县市的书法好手云集,还没“系统培训”过的草根选手肖俊飞,初出茅庐就以泾县第二名的成绩入围,并最终获得了市级大赛的三等奖。
“那是一次临时命题、立即写字的考试式比赛,一人发了一张印好格子的纸,毛笔是自备的,要求写正楷字。”肖俊飞回忆说。直到参加书写,后来县和行署教育局公布结果,他才知道还有临帖一说,于是这才豁然开朗,家里原来也是有这样的帖子,只是自己没有想起来,那是祖父留下来的,有一大摞,回头寻找时,才发觉不知什么时候,早就被老鼠咬成了碎末了。
幸好,这届书法大赛的奖品,县里奖的是一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字帖》,芜湖地区奖励的是一本《柳公权神策军碑字帖》。
然而,这两本字帖并没有如愿引导着他的书法之梦。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肖俊飞,少年时代就品尝到家庭的贫困,因为谋生,他只能远离书法艺术。家中兄弟姊妹六个,他是排行老三。许是因为看到了他的灵气,哥哥姐姐们相继辍学,成就了他的读书之梦。即使这样,求学之路也是异常艰苦,初中读书要去茂林,学校与章渡之间的25华里山路,只能是依赖着自己的一副脚板。在茂林中学,肖俊飞的毛笔字得到了一位历史老师的关注,肖俊飞成了学校大字课的“明星”……
这位老师就是泾县本土的张洪炉,曾参加过全国第一届书法展览。得到“名师”指点的肖俊飞,渐渐地酷爱上了书法这门艺术,即使是上学路上,他的书包里总是背着重重的砚台,还有三四分钱一支的毛笔和心爱的墨。
2
“十年的文革,虽然荒废了我的学习,但多少也成就了我的书法之路。”与常人所不同的是,在那场浩劫之中,肖俊飞找到了一个锻炼自己书法艺术的最佳方式:代抄“大字报”。
在此之前,肖俊飞在班级办过墙报、宣传栏,也帮邻居写过春联,但这些都是零打碎敲的“边角活”,因为代抄海量般的大字报,肖俊飞有了“英雄用武之地。”
如果说早年的肖俊飞在书法艺术上多少有些迷恋于唐楷,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他在被动中接受了草书并对此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以后,还有类似王羲之等书法碑帖,也一路送到了他的手里,“我现在的草书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从芜湖卫校毕业之后,肖俊飞被学校分配到了皖西北的亳县,在一家全民所有制的公社卫生院当上了一名医生。“当时在乡镇,自己又是非农业,家里担心自己一时冲动,在异地找了个对象……”长时间的孤寂时光,是一支毛笔伴着他度过的。在此期间,他还结识了一位著名老中医罗老先生,这位老中医善书法,并有深厚的书法理论,对肖俊飞深有启发。
“代抄大字报,一阵风就过去了,这以后,练字缺纸少墨,有时捡到一张废报纸,我都要正反两面写得满满的。”肖俊飞回忆说。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四处寻找牌匾上的字体一一研究,那时候,牌匾及报刊题名上多为郭沫若的字迹。郭老的行书,曾一度多少影响了他。
因为接触面小了,肖俊飞在乡镇医院的业余时间,一直在练字;因为没有纸墨,同事们常常看到他大清早就端了一盆清水,在青石板上龙飞凤舞着。其间又得益于家乡一位耆宿曹汉声。此老常以讲述古人学书故事的方式启发肖俊飞。26岁那年,他调到了云岭医院;31岁那年,他调到了县检察院;35岁那里,酷爱书法的他,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3
“写字,要注重字体与布局的平匀合度,笔画到位,不含糊苟且;故整体面目较为清爽俊朗,无妖冶怪诞气,作草则取常见草法,尽力使人容易辨识。”正如一位书法名流的评价一般,肖俊飞的书法艺术渐为市场认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偶然为纸扇厂即兴写字,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字还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八十年代,在纸扇上题字就能有五元钱一把的收入,虽然机会不多,倒也能贴补家用,略补笔墨纸张费。”因为这一次“下海”,让肖俊飞产生了多与外界进行书法交流的机会。这以后,他的作品先后入选了省中青年书法选拔展,入选全国书法展与全国书画展等荣誉;同时他加入了中国书协。甚至在纪念孔子诞辰的一次征稿大赛上,他的一幅四尺行书中堂获奖,最后的市场价居然被一度炒到了三万元。
“老肖苦了这么多年,现在字值钱了,好日子终于等到了。”肖俊飞的艺术价值被发掘之际,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的家人。可是肖俊飞并没有因此而兴奋,让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当时,上级组织部门正在进行着一届“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岗位”的差额选举,事先并无消息和毫无思想准备的肖俊飞,居然当选。
从一名县检察院的班子成员,一跃成为县政府的负责同志,肖俊飞毅然决然地“暂停”了一些商家对自己书法作品的炒作。这以后,他埋头于行政事务中,很少给外界写字,即使偶尔为之,也是公益尽一份义务。当年,泾县政府出访日本的赠送礼品中,也有着肖俊飞的慷慨手墨。
4
如今,即使肖俊飞从县政协副主席位置上退了下来,其业余生活还是较为简约,很少出席应酬。追求“淡泊宁静”的他,除了不倦地临帖等书法练习,就是钓鱼、游泳、看书、偶尔也学作画。
“三十岁以前,我没有系统地临过帖,现在我认为临帖是学好书法的唯一途径。譬如作画,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大自然中没有现成的书法作品,书法范本的唯一来源便是碑帖。临帖必须认真,细心观看、反复临写,不但字形要把握准确,笔画也要把握精准,做到神形皆似;只是草率地抄帖,得不到好的效果。临什么帖?我以为当以古人作品为主,因为那是千百年来经大浪淘沙后的真金……”采访过程之中,肖俊飞对正在创建中国书法城的做法极为赞同,也对书法初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愿望:“汉字是书法的依托,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书法艺术产生的可能……现今,喜爱、学习、研究书法的人有增无减,因为书法能给人美的享受,给人以情感上的怡悦。中国书法应是间架结构的合理、优美与丰富多变的点画共同组合而成的文字。这种文字形成篇幅,有了章法,便是完整的书法作品,这就是书法的本质。如果忽视了这二者,则不能称之为书法,更不能称之为优秀书法。”
新闻推荐
泾县讯近日,清华大学四位博士走进泾县中学作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励志报告会。此次报告会由泾县县委组织部和泾县中学联合举办。报告会上,清华大学四位博士分别结合自己高中苦读的亲身经历和大学...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