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了解到,今后安徽省将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教材,在大中小学开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等。
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宣纸制作与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两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有60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非遗名录有10大类273项。
据介绍,在未来的非遗保护工作中,一个重头戏就是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这个保护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保护区域包括安徽省黄山市三区四县、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跨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有关人士表示,还将加强非遗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具体的工作就是“333”建设工程:命名30家省级非遗传习基地,建设30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30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为做好非遗的教育传承工作,下一步将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在大中小学校开设与非遗有关的课程。
本报记者袁家权摄影报道
皖北“皮影”作品制作精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23日,绩溪县政协副主席陈丽云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视察活动采取“一看二听三座谈”的形式,先后视察了阳光超市、临时农贸市场和国际大酒店,听取了县食安办、食药局等部门的通...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