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前》被誉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红诗”。她的作者是徽州人汪静之先生。这首诗创作于1921年12月23日,距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并于次年春收入汪的诗集《蕙的风》出版问世。
《天亮之前》全诗如下:
自从黑夜赶走了太阳,
霸占了一切,
于是都伏于黑夜了———
至今沉沉如死地梦着。
晨鸡开始鸣了
惊得一个醒了。
他觉得孤单无侣,
想去叫醒其余的;
无如大家都有气没力地,
还说他讨厌呢!
他有了不可耐的孤寂。
可是———
终于独身跳起,
生气勃勃地,
拼命唤起了几些同伴。
他们感着黑暗的痛苦,
各个默默地想着:
太阳呢?太阳呢?
怎么不来亲热我们呀?
旧的太阳挽不回了,
又何必挽回呢?
我们只要欢迎着,
欢迎新的太阳早些光降;
这有莫大的希望呵!
最初的一线曙光,
躲躲藏藏地窥了。
众生的心沸着,
鼓着雄壮的勇气,
狂热地跳舞着,
起劲地唱歌催太阳起身:
我们的生活苦闷,
我们的生活枯涩;
你撒给我们和爱的光,
我们的生命才得复活呵。
但还有许多兄弟呢,
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呀!
亲爱的父亲呀!
升吧!升吧!
快快快快地升吧!
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呵!
汪静之(1902—1996),原名汪安,学名汪立安,字静之,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湖畔诗人,作家,教育家。他192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1921年与潘漠华发起组织“晨光文学社”,并邀魏金枝、柔石、冯雪峰参加,叶圣陶、朱自清担任顾问。 1922年春成立湖畔诗社,同年夏出版《蕙的风》,引发一场持续七、八年之久的“文艺与道德”的论战,推动了新诗的创作。
汪静之当年创作 《天亮之前》新诗的初衷,与“南湖红船”、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反动军阀的血腥统治下秘密召开”有关。 1985年5月4日,汪静之对此作了这样的详细回忆:“我那首题为《天亮之前》的小诗,写作日期是1921年12月23日。在此前几天,我从一位要好的朋友那里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年7月成立的消息。我感到参加共产党的这些人很有志气,因此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收在爱情诗集 《蕙的风》里,敌人发现不了,但朋友们也将它当成爱情诗了。 ”很显然,汪静之当年寄寓在这首“红诗”诗中的意象,确实是经过了一番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的:“黑夜”,指军阀;“旧的太阳”,指孙中山的国民党;“新的太阳”,当然指的就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了。
汪静之晚年寄居杭州。 1982年,为纪念湖畔诗社成立60周年、再创我国新诗歌的繁荣,他倡导筹建“湖畔诗社纪念馆”,得到了胡耀邦、陈云及浙江省、杭州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汪静之后于1996年卒于杭州。
新闻推荐
春节过后,绩溪县政协领导分别走访看望新当选县政协委员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并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劳动用工、融资等困难,让委员们倍感温暖。图为2月16日,县政协主席张正根在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了解...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