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讯8月4-5日是双休日,但绩溪县四大班子领导大多没有休息,他们冒着高温,分别深入到自己所联系的全县19个美好乡村建设建制村,向镇村干部传达贯彻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动员会精神,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此前,绩溪刚刚召开全县千人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会议提出,举全县之力,力争通过几年的拼搏,把绩溪建成安徽最美乡村,新安江、徽水河、水阳江最美源头和全国文明县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县出台了《绩溪县建设美好乡村“一年一变化,四年大变样”行动计划》,具体实施多项系统工程。今年底全县农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100%,到2015年80%以上的建制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
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大改善。农村环境整治、卫生保洁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棘手工程。2006年以来,该县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3.7亿元,农民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新改建公路377公里,硬化村庄道路180余公里,解决边远山区农户饮水安全4.12万人,改造农村危房2646户,改厕5795座。以“三保、四清、五改”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绿色创建,完成了22个示范村和125个自然村村庄整治任务,总结推广了“户集、村运、乡镇县处理”城乡垃圾处理模式和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0多处,垃圾综合处理场6个,焚烧炉27座。在金沙镇草节湾村、瀛洲镇仁里村、临溪镇临溪村等地建成一批农户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集中处理、太阳能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站等新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产业增收,农民物质生活节节高。农民增收、物质生活改善是衡量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该县紧密结合当地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既让农民增收,又加快打造品牌,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特色产业:荆州、家朋、板桥头等乡镇依托气候、土质条件,大力发展山核桃生产。目前全县山核桃经济林面积达12万亩,年产值2亿元,其中荆州乡一季山核桃人均收入6000元;依托五蜂园蜂业公司这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绩溪养蜂在全省一直独占鳌头,2011年蜂产业总值达1.5亿元,蜂农年户均收入7万元。五蜂园的“蜂情园”已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2011年建成投产的绩溪徽菜产业园成功将当地的野笋、蕨菜等几十种品牌徽菜原料和成品徽菜保鲜包装销往全国各地,订单农户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此外,绩溪黑猪、油茶、出口蔬菜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其中22个示范村达8430元,年均增长14.73%。
乡风文明,社会邻里和谐气象新。绩溪抓住2011年成功争创全省文明县城的契机,不松劲,不自喜,自我加压,将文明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将努力提高城乡市民文明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作为农村、社区的创建重心,练就美好乡村建设“内功”。近3年中表彰文明村镇、社区、行业、班组、经营户、校园和“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青年文明号”等典型500多个,“感动绩溪十佳人物”、“孝敬公婆好媳妇”等100多人,开办市民学校260座,城乡市民接受文明礼仪等培训6000余人次。
彰显特色,生态文化优势打品牌。国家生态县和徽文化核心区是绩溪两块特色品牌。该县着力发挥文化、生态等特色优势,有规划、有重点地培育低碳生态型、乡村旅游型、文化特色型、产业带动型新农村,走以文化、生态建设带动美好乡村建设路子。全县创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20个,蔬菜、蜂蜜出口量大幅增长;创建国家4A级、3A级景区各4家,“农家乐”200家。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达144.3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4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和66%;徽州木雕、传统手工徽墨制作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该县产业观光旅游中的一枝独秀。
民生为先,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各项民生工程扎实实施。实现了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保制度城乡全覆盖。新型农民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率达96.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1.58%。县财政连续3年新增投入1000万元,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基层基础建设。新建、改建农村敬老院10所,在全省率先消除农村学校D类危房,全县76个建制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建成农民健身广场72个。
(汪劲松程渡生)
新闻推荐
8月15日,绩溪县在长安镇高山村举办首届“天路山”西瓜采摘节。来自苏浙沪等地数百名游客与当地群众和瓜农一起摘西瓜、评选西瓜王、男女分组吃西瓜比赛和欣赏民间文...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