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软实力又是硬功夫,文化旅游是智慧果又是增长点。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已成为宣城市各地的繁管急弦。
2013年12月,绩溪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全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号角。今年年初,又决定实施“文化旅游突破年活动”,奏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进行曲。
序幕拉开,高歌猛进!
方向明 任务硬
绩溪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现有文化遗存三百余处,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目前正在申报“中国徽墨之乡”,同时被国家文化部纳入“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为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让文化旅游产业迸发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构建“城乡联动、全域一体”的县域全景化发展格局,打响“中国最美村落”品牌,跻身新一轮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行列。
《意见》明确了改革发展方向。紧紧抓住迎接高铁时代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文化、生态、名人”资源,发挥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政策优势,主动融入杭州-黄山-千岛湖国际旅游圈,努力建成杭州“西郊公园”、长三角“后花园”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努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推动结构转型、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的目标任务是新创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古村落乡村旅游点20家,新增农家乐40户,其中四星级以上农家乐5户,接待床位数7000张,实现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举措准 工作实
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成立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对涉及文化旅游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考核办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社会参与”原则,在明晰产权和租赁权,兼顾开发商、景区内农民、各级政府等相关者利益基础上,逐步整合县域内景区景点资源,组建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对县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经营,克服粗放式分散经营带来的景区景点小弱散、特色不明显、管理不规范问题。
扩大对外宣传营销。围绕宣城市建设“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目标,着力打响“中国最美古村落”品牌,突出“全境游”理念,整体包装,推介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在积极争取国内外旅行社实行“柜台”营销同时,借助高端媒体和新兴传媒进行大范围、高密度宣传推介,吸引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游客关注绩溪、选择绩溪;争创安徽省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县,加快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地域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农副产品营销渠道。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速、高铁建设推进力度,构建绩溪对外大通道;全力推动绩谭高速项目争取活动,加快与黄山文化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合理规划全县旅游交通和集散体系,形成对外通达、对内畅通的南北旅游环线交通网络;完善景区“最后一公里”建设,确保各景区间道路畅通;设立县旅游运输服务公司,开通各景区间客运线路,满足游客输送要求。
产业好 品牌显
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利用各地特色资源,加快建设“五园”(徽菜文化产业园、徽文化产业园、茶产业园、蜂产业园、徽博园)以及“三基地”(上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许家朋烈士陵园省级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梅干岭省级影视写真基地),不断培育新亮点,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承载能力。
加快培育产品业态。依托“徽菜、徽墨、徽剧”品牌,以品徽菜、听徽剧、鉴赏徽墨为内容,打造独具特色的美食和徽文化体验游产品;依托“油菜花节”、“安苗节”等传统民俗节庆文化,丰富非遗资源,打造具有地域风情的民俗展演、非遗展示、文化探秘等鉴赏性旅游产品;依托原生态、原生活、原生产等浓郁的乡村元素,打造适宜城市居民放松休闲的乡村度假、种养采摘、养老养生等慢生活型旅游产品。
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有力的工作推进,绩溪县今年14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齐头并进,成效初显。绩溪目前最大的现代服务业、旅游综合体项目——绩溪徽博园占地287亩,总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规划设计以徽文化为主题,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娱乐购物、养老养生为一体,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旅游文化综合体。目前已完成征地100亩,计划今年8月份全面建设。家朋梅干岭在荣获农业部“中国美丽田园”的基础上,创建省级影视摄影写生创作基地,目前已建设完成,成为省暑假创作基地,将于今年“油菜花节”期间授牌。
新闻推荐
3月13日下午,绩溪农村商业银行花园支行工作人员在绩溪县华阳镇洪富村便民商店里,手把手指导一村民识别假币。近年来,针对农村假币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的情况,该行改变宣传...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