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村到普通群众,是名符其实的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这段路看似很短,却是最难“啃”的一段。自去年起,早在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命题之前,绩溪县华阳镇在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答案的名称叫做: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细细密密的网格
织起一张“民情图”
吴小婷平常总爱在西山、项家桥小区一带转悠,看看居民有没有什么事,没事也与大家拉拉家常、聊聊天。吴小婷在来苏社区的职务是党总支副书记,而她这是更多地在履行另一个“角色”:社区第六网格长。她所在的这个网格,还有7名成员,他们本来的职务是社区居委、计生专干、社区民警、网格支部书记等等。与吴小婷和她的成员一样,华阳镇所有社区干部都有属于某个网格的另外身份。
自去年4月起,华阳镇在近6万人口的镇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划分了51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由此建立了“镇-社区(村)-小区(居民组)”三级网络管理模式。“这样做就是要让干部真正沉下去,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镇党委书记汪逸解释推行这一模式的初衷。
就像现在的电子导航图止于社区和村委会所在地一样,处于最末端的社区、村其实与居民之间,还有最后一段路,而这段路往往处于“真空”状态:群众对上面的政策知之甚少,遇到困难常常束手无策,而社区、村干部也搞不懂、弄不清群众的情况。网格化管理开始改变这一切。
吴小婷现在作为“网格长”的工作很忙。这是很平常的一天,她接到西山小区居民反映,一住户将旧房改建产生的建筑垃圾堆放在巷子里,影响了周边居民出行和卫生环境。得知情况后,她立即与警务室民警等人前往现场查看,了解具体情况,对当事人进行劝解,该住户答应尽快将垃圾处理干净。还在处理现场的时候,接到又一个邻里纠纷的电话,几个人便赶往另一地进行调解,最终让因房屋屋沟纠纷产生矛盾的双方达成一致。
“像这样的事太多了,下水道堵了、门进不去了,吃喝拉撒什么事都会找到我们。”吴小婷笑着说。
“第六网格管理服务公示牌”就挂在小区出入口显眼的位置,上面有每个人的照片、职务、电话号码,而且是手机号码——这是为方便群众特别要求的。而印有他们号码的便民服务联系卡也发放到了各家各户。
不仅群众有了事,有人可找有人来办,网格对群众提供的还是全方位跟踪服务,是主动上门服务。网格员每周不少于两天进网格、入家门,是雷打不动的硬指标。在来苏社区,包括第六网格在内,每个月7个网格记录的民情日记有近1寸厚,全部摞起来已有一尺高。
吴小婷和来苏社区第六网格的工作场景,在华阳镇每个角落都是完全复制的。“现在我们这里有句口号,有事情就找网格长!”提起网格化管理,住在来苏社区另一个网格的章奶奶声音响亮地说。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绩溪讯 为进一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日前,绩溪县划出“三条红线”,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建设项目开竣工履约保证金...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