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列车飞驰在青山绿水间。
在绩溪县华阳镇溪马村九里坑西北,绵延数公里的山脊上,一条220千伏高压走廊像一条长长的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2012年之前,这条“巨龙”还并不在山上,而是在山下穿绩溪县城而过。那么,这条“巨龙”后来为何要上山呢?
不期而至的难题
2010年4月,合福高铁绩溪段正式开工建设,顿时,绩溪这个皖南县城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不过,一个难题这时出现了:作为通往黄山的主要供电干线,220千伏高压线宁雄2896线、宁潜2D91线自北向南穿绩溪县城而过,而根据施工设计,从绩溪县城西北边缘经过的合福高铁,将和高压线路交叉。这样一来,高压走廊像一只拦路虎,挡在了高铁建设的线路上。
针对这一情况,高铁建设方提出将高压走廊迁改6公里,沿铁路红线外侧布置即可,提出了“小迁改”的方案,迁改费用全部由铁路部门承担。
不需要地方政府花一分钱,就能把线路迁改完成,对绩溪来说,这当然是个不错的方案。但是,由于这条高压走廊建设较早,随着城区的发展,它对城区发展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绩溪县委县政府有了新的想法:以高铁建设为契机,将高压走廊一次性迁改到位,拓展期盼已久的城区发展空间。
“大”与“小”的抉择
为此,绩溪县委托省电力设计院,从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出发,设计了一套“大方案”。但是,整个迁改工程也由原来的6公里增加到19公里,按照项目概算,多出来的13公里,绩溪县地方需要承担近两千万元的费用。
一大一小两个方案,摆在了绩溪县委县政府面前。尽管绩溪财力有限,但是为了长远发展,绩溪县委县政府果断选择了“大方案”。
2011年2月18日,由绩溪县政府、京福客专安徽分公司、中铁四院、黄山供电公司、宣城供电公司、省电力设计院等众多单位共同参加的绩溪县220千伏电力线路迁改协调会召开。会议做出决定,按照一次性迁改到位的原则,将220千伏电力线路统一西迁至九里坑以西山脊,拉大城区的发展空间。
南下北上的协调
高压走廊的迁改非同一般,涉及面很广。线路迁改涉及宣城、黄山多地,还需征得省电力公司的同意。此后,绩溪县有关领导带队一次次南下黄山、北上合肥,一件件事商量、协调。“那一年,我们总是在路上、在出差。”经常参与的县铁路办副主任耿焕强回忆说。
在华阳镇溪马村有一处矿场,由于并不显眼,原先设计的高压线路从其上方经过,绩溪县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省电力设计院沟通,更改设计线路,及时避免了线路的二次迁改和不必要的征迁。
在华阳镇高迁村,有数十亩已经审批通过的住宅用地,因没有开工建设,未被注意到,设计线路误从该用地上方经过。得知这一情况,绩溪县立即与省电力公司协商,在设计方案上再向外围移动6个塔基。
2011年11月29日,绩溪县分管领导又一次带队来到合肥,这已经不知道是他们第几次来合肥了。这一次,与省电力公司达成了一致意见,而且绩溪人的“执着”,也让他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省电力公司在原有基础上,将工程款减少281万元,支持高铁建设和绩溪地方发展。
全力以赴的征迁
19公里长的线路,54个塔基,线路设计后紧接着就是征迁和施工。与一般的征迁工作不同,高压走廊的征迁,只征用塔基下方60-90平米的土地,而且接地线、搭保护架等临时用地很多。一些村民还担心高压走廊会产生电磁辐射,并影响以后自家建房,征迁难度超出想象。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县、镇、村三级联合成立征迁工作组,工程推进到哪个村里,工作组就住在哪个村,随时应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时任华阳镇副镇长的邓永林回想起当时的征迁工作,仍记忆犹新:“那时不分白天晚上,一个电话来了,工作组就要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对征迁工作组成员们来说,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高迁村翚溪口的征迁。由于误会和谣传,征迁工作一度在这里停顿下来,眼看距离施工的日期越来越近,县铁路办和镇、村干部,不分日夜、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那段时间,我们差不多就住在了村里。”邓永林说。一方面,公安机关对蓄意造谣生事的人进行调查处理,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工作组还尽可能为群众着想,最大限度减少对树木的砍伐,以索道代替上山便道运送材料。终于在工程倒排的临近之际,翚溪口村这个最后的“疙瘩”解开了。
2012年11月6日,迁改工程顺利完成交割,一周以后,220千伏高压走廊成功迁至九里坑以西山脊。这条“巨龙”的上山,既保证了合福高铁建设的顺利推进,也为绩溪县城市建设腾出了广阔空间。
新闻推荐
绩溪讯 为保障合福高铁通车后旅游餐饮卫生安全,7月初以来,绩溪县市场监管局开展高铁开通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大检查,对位于绩溪北站商业区、龙川大道沿线及龙川景区等...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