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绩溪新闻 > 正文

制墨大师和他的金奖套墨

来源:宣城日报 2015-11-24 23:24   https://www.yybnet.net/

冯良才在车间指导工人制墨要领。为了生产品质,冯良才对设备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墨锭选材也要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展示“御制铭园图”套墨巴黎金奖证书。“御制铭园图”套墨从包装开始就极为考究。用心制作的“御制铭园图”套墨,每一锭都是精品。

深秋,绩溪县城。

热闹的梓潼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行走在马路上,如果稍加留意,很容易看到附近坐落着一个写有“兿粟斎”牌匾的徽派建筑。这里就是记者此行要探访的目的地——安徽省绩溪县良才墨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当然,这次吸引记者的不是其悠久的制墨历史,而是藏于其中的一件“珍宝”——“御制铭园图”套墨。

这套宝墨为何如此称奇?它的制作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采访了这套宝墨的制作者冯良才,且听他娓娓道来。

64锭“御制铭园图”套墨

10月下旬,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在文化旅游节的中国文房四宝集萃展上,一件特殊的“宝贝”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这便是安徽绩溪良才墨业有限公司展出的64锭“御制铭园图”套墨——它刚刚在9月份举行的2015巴黎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斩获了金奖!

为了与这套宝墨亲密接触,记者来到了位于绩溪县城梓潼路附近的安徽绩溪良才墨业有限公司的旧厂房。“最近慕名前来的游客和市民不少,很多人都想一睹宝墨的真容。”工作人员笑着表示,“你们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带着几分好奇和期待,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公司的一间展示厅。等了片刻,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拎着一个类似古代提篮盒的精美物件走了过来。

“这个盒子长约52.5cm,宽约39cm,高约32cm。”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别瞧看上去只是个简单的包装盒子,但它可是老手艺人耗时一年时间全手工制作而成的。

他仔细介绍说,首先盒子的主体材料用的是红豆杉,盒身的部分区域还嵌上一些紫檀木;其次,由于64锭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所以每一个块墨放置的内胆也全都是依照墨型依次定制的。

正说着,工作人员慢慢打开了盒盖,分别取出了存放在盒里的四层木屉。至此,64锭“御制铭园图”套墨终于全部亮相了:只见每个木屉都放着16锭墨,一锭锭墨在金黄色内胆装饰的映衬下显得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像一颗颗嵌在金块之中的黑色宝石。

“这64锭‘御制铭园图\’套墨原为清乾隆甲子年的宫廷制品,你现在看到的是仿造宫廷制品一比一制作而成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全套总共有64景,都选自大内(故宫)、西苑(中南海、北海)和圆明三园,墨锭正面书写了这64景中楼阁的名称,而且形制、图案因正面所书阁楼名称不同而各具特色,如“鉴古堂”即呈博古图形,“画禅室”被做成书卷形,“芝兰室”上雕灵芝和兰花……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记者了解到,这套“御制铭园图”墨的原墨由清内务府造办处主持,如意馆(圆明园的内廷作坊)画家集体作画,花纹、图案装饰也由如意馆专业画家手工绘制,然后由御书处(清代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墨刻作南匠分工精刻,从造型、绘图、题字、雕刻直至装潢等,都可称宫廷御制集锦墨(指装饰美观的成套丛墨)的杰出代表作。不过,由于1860年圆明三园被英法联军焚毁,这套“御制铭园图”原墨后来便没了音讯。

“我们这套墨的墨模选自于《鑑古斋墨薮》,是公司负责人冯良才按照古法传统工艺精致而成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从搜集资料、构思图案、模具准备再到制作成品,前后共花了十年时间。

历经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为什么要花费十年心血制作这套宝墨?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这套墨的制作者——国家工艺大师,徽墨制作专家冯良才。

“很简单!看到好的墨就想把它恢复出来!”疑问甫一提出,跟墨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冯良才便轻描淡写地作了这样的回答。在他看来,正是由于多年来对墨的热爱,所以无论花费多少工夫,自己都会不遗余力地把它制作出来。

当然,选择仿制这套“御制铭园图”墨并不完全是毫无缘由的,这里还要说到发生在2005年的一个故事。当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组织部分人员到台湾参观考察,50岁的冯良才作为成员之一参与了其中。“当时(到台湾)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光是护照办理审批就花了大半年时间。”

参观考察期间,冯良才游览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当时他一下子被博物院里展出的一套墨吸引住了。这就是64锭“御制铭园图”套墨。

回到家乡后,这套宝墨的“身影”在冯良才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没过多久,他便做出了一个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套墨仿制出来!说干就干。很快,冯良才就在成堆的书本里找到了“御制铭园图”套墨的原始资料,然后他便按照资料的记载开始绘图、制墨模,历经十年的精心打磨,最终将其完整复制了出来。

“其实我根本没想那么多,更没有把这个过程看得很伟大,状态就跟平时上班一样。”想了想,冯良才又补了一句:如果非要加上什么意义,那就是想通过这套墨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徽墨的关注和重视。

去年夏天,这套仿制的“御制铭园图”套墨终于完工了。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冯良才的面前。

“既然这是个精品,肯定要有配得上它的容器。”带着这个想法,冯良才先后辗转福建、江苏等地,四处搜寻与之匹配的容器,但结果都不甚满意。最终他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在江西婺源找到了一位手工老艺人,做出了现在的提篮盒式样的容器。

“既然要做纯粹传统的东西,就不能做得不伦不类,因此盛放这64锭墨的容器也要做成艺术品。”冯良才说,正因如此,在敲定做容器的人选后,自己先后多次前往老手艺人家里,一次次对细节部分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做到完美无缺。

工艺美术大师的徽墨情缘

采访中,记者多次问及制作过程,但每一次冯良才总是回答得非常简单,似乎这只是他平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部分。细细想来,这一方面是他淡泊朴素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与徽墨多年的不解情缘。

冯良才出生在制墨世家,其外公是清代制墨大师曹素功制墨作坊的墨工,父亲投身制墨业近半个世纪。由于从小就在墨厂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渐渐喜爱上制墨这个传统行业,中学毕业后便进入墨厂学习。后来赶上了农村插队,但是他仍忙里偷闲地钻研古人的墨法和古代书籍中的制墨技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冯良才终于筹建了“绩溪徽歙曹素功墨庄”。在父亲的传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钻研下,冯良才对制墨工艺的流程和材料的配比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不断根据自己的心得加以创新,制作出的高级油烟墨、特制松烟墨、仿古藏墨于2003年、2006年两次在“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评定为“中国四大名墨”,授予“国之宝”称号和行业优质产品的金奖。

2005年,为纪念董其昌诞辰450周年,北京、上海、澳门三地博物馆联袂订制了一批“南宗北斗”纪念墨,主办方将制墨重任委托给了冯良才。为了研究明代松烟墨和其他古墨的区别和墨色特点,冯良才和生产技术人员多次去上海博物馆,对馆藏董其昌的书画原迹反复揣摩,将心得体会融入设计、制作过程中,使得失传已久的明代松烟墨制作工艺得以恢复和改进,受到三地博物馆的肯定。

2006年,“艺粟斋”被选定为北京奥运会奥运纪念墨特许生产企业。紧接着,在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由冯良才亲自领衔创作的三款“艺粟斋”纪念墨获得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制墨既复杂又辛苦,到如今从事制墨的人越来越少,但冯良才仍在坚持。眼下,已逾花甲之年的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制墨的墨模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使得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以此推动制墨工艺在科技浪潮中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新闻推荐

绩溪开展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绩溪讯为有效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存权益,连日来,绩溪县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此次救助行动,绩溪县救助站积极协调公...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制墨大师和他的金奖套墨)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