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每当市委值班室的电话铃声一响起,值班员李雪总是条件反射般地忙抓起身旁的电话。
这样的动作,他每天都在做,不知道做了多少遍,从无遗漏一个来电。
李雪告诉记者,从1993年来到市委值班室,20多年来接听电话、做好电话记录,及时上传下达就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接听电话,看似简单,但要长期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文明用语、24小时保持畅通,省里还规定,来电响三声必须有人接听,不少电话更会在半夜猛然响起。
“不能漏接任何电话,因为很多省里或县市区的来电是紧急重要的事情,耽误不得。”李雪还记得,2013年夏天深夜里的一个来电。
那天夜里1点多,绩溪县某乡镇突然打电话来,反映由于干旱导致该乡用水困难,山核桃减产,百姓情绪激动,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意识事情的严重性,李雪当即向市委办公室领导报告情况,并根据办公室领导指示,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迅速将来电信息加以判断,并根据轻重缓急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对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并及时妥善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深夜的来电,还有很多,像每年防汛抗旱等特殊时候更是家常便饭。这也造成了李雪20多年来值班从来不敢深眠的习惯。
不仅是从不会漏接任何一起电话,在其他工作方面,李雪同样做得出色。
在李雪的桌子上,压着一张“市直单位常用电话号码”的表格,只见上面按单位、页码、电话清晰排列,一清二楚。
这张表是李雪为了方便会议通知发放自创的号码查询表。原来,由于市委经常要发放会议通知,而一个会议通知常常要发给100多家单位,特别是遇上临近下班要传达第二天的会议通知时,如何快速准确第一时间传达,就成了一项考验人的任务。
“必须快,有时候一个通知十几秒内就要完成。”李雪说,自己打电话基本上是键盘手,从来不会一个个拨电话,对于常用的电话号码,更是闭着眼睛都能拨出来。类似这样在工作中对业务进行钻研并加以创新的例子,还有很多。
而在深夜里,只要市委领导办公室的灯是亮着的,李雪值班室里的灯就是亮着的,他总是等到最后一个领导离开才关门。
市委值班室的工作非常忙碌,然而在紧张的时间里,李雪还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自学了省委党校大专函授经管专业和安徽大学法律专业,成功取得了大学文凭,同时,他还积极学习,获得了机电助理工程师以及计算机操作员的专业技术文凭。
令同事称赞的是,李雪不仅熟悉EXCEL表格等各种办公文件处理软件,甚至一些大家都处理不了的计算机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
对大家的称赞,李雪总是不好意思地表示,市委每一个领导都注重学习,自己耳濡目染也不能落后,尤其值班员作为市委的第一道窗口形象,更不能给市委丢脸。李雪说像他学习的法律专业,有时候群众来反映问题,他就能从法律角度作出相关解答,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而令总值班室主任王文明更印象深刻的是,李雪对工作岗位的兢兢业业。2009年,随着值班室工作任务的增多,市委成立了总值班室。“20多年来,李雪就连结婚也没请过一天婚假,没有过一个完整的新年,遇到家人生病也不能够陪伴左右。”王文明告诉记者,自己听说,由于换班时间紧,李雪连和家人吃饭的时间都不超过15分钟。
市委值班室的值班员只有李雪和徐正军两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两个人轮流值班,从不间断,每当他们家中遇到事情时,总是互相协商,衡量谁的事情更为重要,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未因为个人的原因耽误了值班工作,周围的领导和同事每每谈起这些,李雪总是摆了摆手表示“不值一提”。
从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到两鬓添上了些许白霜,就在这样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岗位上,李雪与他的搭档徐正军度过了二十多个寒暑春秋,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好这些在别人眼里认为是琐碎的小事,这份坚守,也实属不易。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绩溪县获悉,该县板桥头乡将于本月28日举办首届农耕节。据了解,本届农耕节的活动主题为“走进生态板桥,感受乡愁乡韵”,活动...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