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一大早,郎溪县毕桥镇的150多名农民、种田大户就从四面八方来到镇政府,参加单季稻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班。
尽管天气炎热,但是毕桥镇政府的会议室里依然济济一堂,一道道精美实用的“农技大餐”,让参加培训的农民听得如醉如痴。坐在前排的十井村村民尤华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做着笔记。他告诉记者:“到了农忙时,培训班就会直接办到田间地头,省得我们来回跑,方便我们学技术。让我们掌握了种田的道道,再也不‘抓瞎\’了。”
在培训班上,记者看到10位“巾帼”,她们在聚精会神地听专家讲课。30多岁的姜茂花和丈夫种了30多亩田,农忙时丈夫在家帮忙种,农闲时就外出打工,田间管理等一应农活就交给姜茂花。姜茂花说:“听说镇里要举办防治病虫害培训班,我们这群姐妹就报了名。科技种田不仅仅是男人的事。”来自车门村的22岁小伙子杨俊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一边会心地点着头。他和父亲种了27亩田。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打工,他笑笑回答说,我家种田的收入也不错呀,再说种田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
“近一段时间持续高温,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极易爆发,因此要特别引起注意。要告诉农民朋友科学预防病虫害的知识。”郎溪县农业局植保站技术员姜勇担当了本次培训的“开讲嘉宾”。他说,为了让农民兄弟能入耳入脑,培训班不仅发放了“明白纸”,还运用多媒体教学。
上午9点多钟,参加培训班的农民学员顶着烈日,随着农技专家来到团结圩农业示范区。三位农技专家分组“现身说法”,向农民学员讲解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关键技术,以及当前和今后的水稻管理技术,并且示范怎样观察秧苗生病虫。农民学员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一边仔细地看着,一边不停地问着。“过去光在会议室培训,老师在台上讲,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现在专家到田里,怎么说怎么做,这种办法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用就灵。”说起到田间地头进行农技培训的好处,种田大户曹玉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毕桥镇的这种以现场为课堂,紧扣农民生产实际需求,针对目前农业病虫害的特点,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块,手把手地传授技能,着重提升农民的实用操作能力的培训模式,已经成为郎溪县各个乡镇农民的新宠。郎溪县农业局局长余水评告诉记者,该县采取课堂理论学习与田间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现代农业科技,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到目前为止,郎溪县已经派出45名农业技术人员到9个乡镇,到田间地头举办农技培训班1600多期,科技入户7200多次,切实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措施送到千家万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特约记者刘文生通讯员周文文
新闻推荐
为开展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日前,郎溪县凌笪乡采取部门联动、上门服务等方式,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确保提前、超额完成2012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