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户种田,不用自己育秧,自己插秧,而由专业人士带着秧苗帮你把田种好、负责收割、帮忙送货入仓,这就好比请了一位全职的“种田保姆”。
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宣城市遍地开花,自2006年以来在宣城市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至今年总量已达88个,已日益成为当地的种田主力军,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民亲切的称为“田保姆”。这一合作组织不仅解决了农民雇人难的问题,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农民欢迎。日前,记者走进郎溪县天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一窥全豹”。
在郎溪天禾种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就听见社长关明和的电话响个不停。前来咨询、洽谈水稻机械化收割作业的农户电话接连不断。“这几年,合作社的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机插秧、机收等服务,农户省钱还省心,很受农民欢迎。”关明和笑着说。
关明和介绍说,天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粮食生产,整合农机资源,推出了“托管式”和“菜单式”两种农机服务模式。“托管式”即农户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由“田保姆”代种、代收,并进行田间管理,粮食收获后直接送到农户家中,农户向“田保姆”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菜单式”是农户根据自己需要,按合作社推出的“菜单”选择服务,选一项交一项的费用。
新发镇村民孙友桃的老公长年在外打工,只留下她和孩子二人留守家中,家里的几亩土地无力种植。自从“田保姆”出现后,她选择了“托管式”把土地全盘托付给“田保姆”,每年就等着收获季节人家往家里送粮食。而她自己也选择农忙时节到合作社做小工,有时候一天还能赚70元的“小费”,可谓是一举两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田保姆”所提供“种、养、管、收”全程一条龙“托管式”服务,加上价格优惠、服务周到,很受外出打工和缺少劳力农户以及种养大户的青睐。
周可福是郎溪飞鲤镇的种田大户,今年他的500亩稻田就由关明和带着育好的秧苗来播种。“交给他们种更放心,他们有技术、有经验,而且设备齐,我乐得图个轻松。”周可福对记者说。
对于一些农机具不全的农户来说,天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出的“菜单式”服务模式很对“味口”。涛城镇种粮大户肖岚峰承包了1800多亩的土地,平时田间工作量较大,但是他只有旋耕机,为此,他找到了“田保姆”,对照其他的生产需求一一“点菜”,很快,“田保姆”对照“菜单”按时保质完成,“现在我们种田,的确变得轻松多了。”
提及雇佣“田保姆”后的种粮成本问题,关明和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营一亩地,以种水稻为例,农户每亩的成本为:种子、肥料、农药等约150元,每亩的“托管费”为650元,而每亩的收成约500公斤,收益为1300元左右,“一算下来,农户每亩的净收入仍然可以达到500元左右。”
“如果自己种植,种地成本是少不了的,还要搭上人力,人工费贵不说,遇到农忙季节请人还请不到,没有托管出去省心啊。这两年我把承包的土地托管出去,能拿到两份收入呢!”原来,把地托管出去的肖岚峰并没有闲着,他在家附近专心经营起了粮油购销公司。在时间安排上,农业只是他的一份“兼职”,虽然他承包的土地面积不小,也是种田大户,但他已经不亲自劳动了。
“相对于农户单打独斗,我们采取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统一进行田间管理,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访中,关明和告诉记者,“田保姆”既省心又省力,还能增收。近几年,他们“伺候”的水稻平均亩产都在1100斤以上。“正是这样,我们得到了众多被托管农户的认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作业面积快接近3000多亩了,还陆续有农户打电话过来要求合作。”
市农机局副局长孙远杰也表示:“郎溪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应时而生,就是宣城市加快农业机械化的一个缩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极大缓解了农民外出务工与农田管理之间的矛盾,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机化大生产与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的矛盾,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今年以来,郎溪县地税局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大企业服务机制,通过完善四项举措,进一步拓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效。一是畅通联系渠道。通过向大企业发放税企联系卡、建立税企邮...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