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讯 近年来,郎溪县新发镇立足构建“两型”社会建设,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中,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与实施环境保护并重,通过农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介入“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
新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90%以上。针对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生产成本大,环境污染重,资源利用少,该镇不走寻常路,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走“猪+沼+林”、“猪+沼+鱼”、“鸭+沼+鱼”、“鸭+猪+沼+林”等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农业内部“小循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并促进了农村环境改善。官桥村农民王和平过去一直以种植水稻为生,收入平平,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他在村里的引导下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但如何处理猪粪成了他最大的一个心病。现在,王和平用猪粪变沼气发电,用沼气料种植樟树,实现了废物利用和生产再循环。“自从实施‘猪+沼+林’循环种养后,不仅我的\‘心病’没了,而且收入还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去年,我卖种猪和苗木收入两项加起就有十几万元。”说到发展循环农业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王和平脸上写满了笑容。现在,该镇像王和平这样依靠发展循环农业走上致富道路的人就有1000余人。
引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是该镇发展“循环农业”又一个重要的着力点。为做大循环农业产业,该镇还加快农业产业招商,突出加工企业在发展循环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稻草编制、食用菌加工和畜禽养殖等农业循环企业。郎溪鑫源食用菌厂是该镇目前引进的最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该企业以玉米心、棉籽壳为原料生产金针菇,年加工1000吨,这一企业的入驻使该镇的玉米在家门口就卖上了好价钱。郎溪县下湖稻草制品厂每年加工稻草100万斤,他们与农户联营,让农户灶膛里的“柴禾”变成了换钱的“宝贝”。“以前,我们这里稻草只有少数被还田作为肥料,多数都被付之一炬,即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自从村里办了稻草制品厂,稻草进了厂,不仅变成了钱,还改善了村里的环境。”涧西村农民张小兵说。
据了解,循环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该镇农业产业升级,全镇农业已由单纯的种植业向种、养、加工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了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优质水稻、家禽家畜等特色产业。2012年,全镇特色农业种养面积突破2万亩,预计产值将达2亿元。 (汪显跃)
发展循环经济,在建设美好乡村中,不仅解决了发展生产的问题,也解决了优化环境的问题。在郎溪新发镇,通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多个部门联动与扶持,发展循环农业不仅被当地农民所认可,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当地农民通过将废弃物质合理使用,使之变废为宝,增加收入;企业也通过先进的生态技术,推广循环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循环农业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农村生产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构建循环利用运作模式,把循环农业发展好,将美好乡村建设好。
新闻推荐
郎溪讯 家住郎溪梅渚镇定埠村前一组的张定香每天早上将淘米用过的水用来洗菜,洗完菜以后连同洗完衣服用过的水倒进卫生间的一个专门用来储水的大桶,准备用来冲厕所。如今在梅渚镇,节约用水、节...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