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项目建设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宣城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本级着力营造“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旅游城市氛围。敬亭山风景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文化品质的提升,按照年初“敬亭山文化品质提升年”计划,先后完成生态停车场、相思泉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古昭亭茶社、敬亭山生态植物园等项目投入运营。随着敬亭山成功创建4A景区,在给市民提供良好休闲康体场所的同时,也让“旅游发展好、群众得实惠”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金梅岭军事旅游景区参与性、互动性项目不断增多,景区内容不断丰富。新港生态湖旅游综合开发、敬亭湖宾馆、皇宫大酒店、文苑山庄等一批大项目进展顺利。宛溪河改造、宛陵湖建设等不断推进,城市旅游氛围也在不断提升。
县市区项目建设也异彩纷呈。宣州区昆山湖生态旅游度假村、郎溪天子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广德卢湖竹海休闲度假区、宁国白云山国际养生度假区等大批旅游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泾县、绩溪高星级酒店发展迅猛。旌德借助雀岭隧道通车机遇,整合205国道沿线旅游资源,打造总长度40余公里,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生态旅游产业园。目前,此项目已被列入省政府重点调度项目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宣城市在建项目总投资420.47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新增投资额40.53亿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全市旅游项目实时调度网络工作平台,实行重点项目责任制、项目动态调度和跟踪督查通报制度,对部分重点项目,提前介入指导,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此外,宣城市通过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积极为乡村旅游企业和经营户解决资金困难。出台旅游地接奖励办法,每年拿出专门资金用于鼓励旅行社进行乡村旅游招徕。
通过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农、林、牧、渔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及旅游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一批极具行业带动能力的乡村旅游企业或行业协会逐渐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绩溪虽然不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但是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皖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一年一度的节庆活动,绩溪油菜花旅游节已经成为宣城乃至皖南的一张名片,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2012年油菜花节期间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近7000万元。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推动了景区的宣传,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促进景区的改造升级。除此之外,宣城市还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现代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文化、军事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宣酒文化博物馆、徽菜产业园、金梅岭军事旅游度假中心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融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宣城市的旅游市场。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业休闲园区198个,其中农业科技园13个、农业观光采摘园48个、休闲农庄68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530多个,安徽省星级农家乐57家。绩溪、宁国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恩龙世界木屋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拥有夏霖乡村生态旅游、郎溪县十字铺生态农业观光园等10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全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已达3.2万人,年均吸引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年营业收入约14.3亿元。
旅游行业在发展,队伍建设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去年一年,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旅游经济发展研修班,全面提升旅游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质量联合执法机制,在做好常规监管工作以外,突出抓好节假日旅游市场安全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督,在做好团队游客跟踪服务以外,还要注重自驾游客和散客旅游服务质量的跟踪服务,尤其是去年中秋、国庆小长假,宣城市旅游系统未雨绸缪,全力应对,全市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为宣城市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有效运营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抓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市旅游局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行业培训计划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分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着力提高乡村负责人、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特别要引导开展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培养熟悉旅游、善于经营、遵纪守法的农民经营人才。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监管工作,制定统一设施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评价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展望未来,旅游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保质保量的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切实做好产业项目建设,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宜业宜游宜居”新宣城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闻推荐
小桥服饰加工厂,是名副其实的“小微企业”,它的主人是郎溪县飞鲤镇王村的曾红芳。今年36岁的她在浙江湖州打工多年,2007年开始回乡创业,建立“小桥”服饰加工厂。记者于2013年元旦前夕跟随曾红芳两...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