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工作回顾
(一)积极资政建言,力推科学发展
参政议政紧贴中心。为了推进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协将“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定为首个资政会主题,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了关于宣城市生态市建设的综合调研报告和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人居、环境保护四个子课题调研报告。报送的《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的建议案》,提出了6个方面18条意见建议。
土地征用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是城市建设的瓶颈。为破解难题,市政协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完善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9条建议。
就加快物流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课题,市政协展开深入调研,召开专题常委会研讨协商,形成调研报告,分别提出21条和18条意见建议。
协商建言积极主动。全会期间,委员们围绕“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事关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等重要事项开展协商讨论,提出了47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33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主席会议围绕宣州经济开发区及宣酒集团新工业园区建设、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等开展专题视察和重点协商。去年11月,市政协分组赴7个县市区29个乡镇42个村开展了美好乡村建设视察,向市委、市政府提出4个方面意见建议。
民主监督扎实有效。一年来,委员们围绕工业经济、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共提交提案218件,数量创历年最高,经审查立案169件。截止去年11月底,所有提案建议已办结,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全年共安排110名委员参加效能考核、民主评议、规划评审、价格听证、征求意见等活动,履行监督职能,积极反映民意。
服务发展到位给力。在市委统一领导安排下,市政协积极帮扶困难企业、联系重点项目、推进产业招商。市政协联系帮扶了16个重点工业企业,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对症下药,尽力帮扶。市政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全力助推,使项目进展顺利。按照市委的部署,各位主席亲力亲为,带头招商,积极探索产业招商的路子,形成了较浓厚的招商氛围,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坚持履职为民,力促社会和谐
关注热点促和谐。全年围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调研和对口协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市政协还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台资企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等视察调研了21次。
畅通渠道顺民意。全年收到来自全市各党派团体、政协委员提供的各类社情民意信息200多条,编发《社情民意》专报12期。市政协还荣获“全省政协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服务群众办实事。组织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专家赴郎溪县十字镇开展“三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市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宣城市光彩事业,2012年累计向“光彩基金”捐款188万元。市政协机关在联系美好乡村建设、城乡结对帮扶、社区联点共建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提出对策,努力解决问题,取得积极成效。
(三)突出两大主题,营造发展氛围
党派团体合作进一步密切。市政协坚持走访民主党派、工商联和非中共政协常委制度,广泛征求并积极采纳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搭建平台,热情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参与资政会、民主评议、专题调研等重点工作,调动各方面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共提出集体提案24件,履职成效提升。
宣传工作影响进一步扩大。认真做好市政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宣传,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专题报道。《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宣城市政协提案办理求“实”》等在人民政协报、江淮时报刊载。完成了50余万字《宣城风物·物产篇》(上、下册)的编撰工作,协助市电视台拍摄《宣城记忆》栏目40多期。市政协网站创新改版,全年更新信息600余条。《宣城政协》开启彩色印刷,刊物质量不断提升,与全国40多个城市政协进行内刊交流,成为宣传工作、增进交流、展示风采、扩大影响的重要平台。
对外交往工作进一步拓展。积极配合省政协在宣城市开展视察调研和界别活动,相继协助省政协完成了“加快做大做强安徽省主导产业”、“促进安徽省台资企业发展”、“建设生态强省”、“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等专题调研。加强联络交流,先后接待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人资环委、外事委和22个省(市、区)政协组织来宣共83批780余人次。市政协先后组织8个考察组赴省内外考察学习。
(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基础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市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决议》。加强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主席会议、常委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和机关集体学习。举办了第二期委员培训班,邀请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长原冬平来宣作专题辅导,共有270多名委员参加培训。
强化制度规范,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专门委员会工作,营造和谐履职环境,发挥专门委员会的重要基础作用。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修订完善了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效能考核细则》,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专门委员会主任坐班制度的建议》,保证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围绕乡镇政协工作机构设置问题开展了深入调研。
强化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机关为目标,深入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机关服务和保障水平有新的提升。
二、2013年主要任务
(一)坚持把统一思想、坚定正确方向作为履职之首
要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辅导、座谈讨论以及举办委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部署,牢牢把握人民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头作用,认真组织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和政协机关的学习。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展理论探讨,进一步加强政协履职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促进人民政协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把发挥优势、服务科学发展作为履职之要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履行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招商引资的对策研究上,放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探索解决上,积极跟进,自觉融入,主动服务,推动落实。围绕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同宣城市实际相结合的重大问题,精心组织好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等活动,发挥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专题会议在协商中的主渠道作用。抓住优化投资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活动。重点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加快交通建设、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开展深入调研,多建睿智之言,善献务实之策。
(三)坚持把履职为民、推动民生改善作为履职之本
一要高度关注民情。发挥界别委员专业优势,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农村公路建设环评、社会管理创新、做好外事工作等开展专项视察,掌握实情、推动工作。二要积极反映民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真情,表达群众合理诉求,助推合理要求的实现,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三要努力改善民生。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送法送医送科技和慈善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在服务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坚持把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履职之重
一是充分发挥党派团体作用。坚持沟通、尊重、包容,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共事氛围。二是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精心组织各种联谊活动,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积极配合上级政协在宣城市开展的各项调研视察,切实发挥各县市区政协在全市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做好资政存史宣传联络工作。启动《宣城寺庙》编纂工作,继续推进拍摄《宣城记忆》栏目,办好政协内刊、网站,提升政协宣传工作水平,扩大政协工作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与外地政协的友好交往,大力推介宣城。发挥老委员联谊会的作用,发扬民主、增进团结、促进和谐。依托政协书画院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五)坚持把提升素质、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职之基
一是围绕宣城发展的重大问题,邀请党派团体发表主张、献智出力,主动搭建各类平台,创造履职条件,积极支持党派团体参政议政。二是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发挥政协界别作用,加强同本界别群众的联系。三是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密切与委员的联系,抓好委员学习和培训,关心委员工作和生活,发挥好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四是规范、改进、创新和强化专门委员会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府对口工作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加强与相关界别委员的联系和沟通,不断增强专门委员会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扩大影响,发挥其重要作用。五是大力践行新时期宣城精神,做创新、拼搏、合作、奉献的践行者,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良好、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工作队伍,营造心齐气顺、干事创业、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水平。
新闻推荐
郎溪讯 2012年,郎溪县苗木花卉产业继续呈现良性发展之态势,全年实现产值2亿元,其中,根雕盆景和鲜切花发展呈现出新的亮点。郎溪县毗临苏浙沪各主要城市,交通便利,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区位优势显著。...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