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讯 2月14日,虽是正月初五,记者在郎溪县十字镇大棚蔬菜基地,依然见到菜农们在忙着采摘新鲜的蔬菜。“我们的蔬菜都进入了城市,基本不愁销路。现在我一天能卖700多块钱呢!”菜农吴凤举一边摘着红彤彤的辣椒,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近年来,郎溪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取得了好成效,让农民增了收致了富。2012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7580元,比上年增长20%。
郎溪县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按照“强服务、转方式、兴产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放大特色产业优势,用统筹的思维谋划农业,用整合的方法运作农业,努力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蝶变,不断提升了农业档次品位和综合效益,使得农业从传统的商品粮“一枝独放”发展到多种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满园争春”的格局,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如今,凌笪乡的吊瓜子、小籽花生、蜜枣,姚村乡的“瑞草魁”茶叶、板栗,飞鲤镇的莲藕、毛蟹,十字镇的大棚蔬菜,新发镇的“永宁湖”粳米、花卉苗木,这些特色农产品已经名扬苏浙沪,走向全国。
郎溪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壮大优质稻、畜牧、林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以粮食高产、观光农业、畜牧养殖、农业企业等“四大示范”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更丰收、农民更富裕。该县还以特色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逐步构建了郎溪现代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框架。
郎溪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大亮点,就是全力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该县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龙头”牵动等措施,大力发展“双一”产业,对传统优势产业从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力扶持,先后引导农民开发了水产特种养殖、大棚蔬菜种植、苗木花卉等一大批特色产业。仅2012年,该县就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8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个;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
随着“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郎溪县的现代农业开始向大户集中,并示范带动了周边村庄和全县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产业格局。为推动“一村一品”向产业化发展,该县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当地优势,制定了“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且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绿茶区、养殖区、粮油区、蔬菜瓜果区、特色经济作物区、特种水产区、优质水禽区、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八大特色农业区”。在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该县出台了资金扶持、信贷投放、科技服务、产业保护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该县还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了优质稻合作社、苗木花卉合作社、大棚蔬菜协会等一大批经济合作组织,做到技术统一管理、生产统一标准、对外统一销售,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合作发展蔬菜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提高“双一”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把土地转包给农业企业和经营能手。该县有效整合土地资源,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集约种植,提高土地效益,让农民过上了“旱涝保收”的生活。 (特约记者 刘文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月25日上午,郎溪县十字经济开发区经都产业园举行第二批项目开工仪式,安徽万方织染有限公司、郎溪诚远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这两个项目总投资6.6亿元,建成投产后年税收可达1....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