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郎溪县飞鲤镇振兴村十里岗安置点内,到处可见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一栋栋统一规划的徽派建筑拔地而起,即将迎来它们的新主人入住。
“多亏了土地整治,我们才能搬到路边来,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看着正在建设的“新家”,振兴村梅西冲村民组村民刘建英高兴地说。
“以前的村,除了地方大以外,路不通,水不通,生活很不方便。”谈起以前所居住的村,刘建英告诉记者,与现在相比那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据了解,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人口外出和转移,宣城市的不少农村正面临着“人去屋空”的现状,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空心村”的产生,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宅基地和土地的闲置,另一方面也导致道路、自来水、供电等相关生活配套设施的严重不足。
人去屋空,生活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刘建英等“留守”村民也产生了搬出去的想法,但是无论是到镇上买房子,还是到路边重新盖房子都显得很不现实,毕竟无论哪一个选择都要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2010年,一个好消息从镇里面传了过来,当年飞鲤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其中的一项工作重点就是对“空心村”进行合并,并建设安置区供搬迁的村民居住。
新建的安置区地理环境优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居住条件优越,让刘建英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也盼着早点进行整治。
今年年初,飞鲤镇启动新一轮的土地整治,刘建英所住的振兴村梅西冲村民组和相邻的路四塘村民组被列为整治范围。
“我选择了一栋带地下室的两层楼房,总面积120多平。其中拆迁补偿了4万多元,自己只添了2万5千元。”刘建英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土地整治,仅花2万多元就能拿到房子,这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小的40多平方米,大的160平方米,可以满足需求。”飞鲤镇工作人员徐泓俊告诉记者,镇里面对房屋的面积、样式、布局等都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以满足不同村民的实际需求。据了解,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飞鲤镇高度重视“空心村”这一现象,从2010年开始,该镇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和美好乡村建设,对“空心村”进行改造,一方面对旧区进行拆迁,一方面建设集中新安置区供村民居住。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飞鲤镇李天亮副镇长告诉记者,以前的“空心村”经常是十几户人家,占地面积上百亩,土地利用率很低,以正在进行土地整治的梅西冲村民组和路四塘村民组为例,这两个村民组有67户村民,但占地面积达到250余亩,平均一户达4亩,而正在建设的安置区的面积仅12亩左右,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二十余倍。同时通过集中安置,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可以一次性配齐,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省下来的土地,全部进行复垦还田,并归还给村民。”李天亮还告诉记者,土地整治后复垦的土地,村里面一般会帮忙联系种植大户进行承包,收益全部归村民所有。而据记者了解,现在当地土地每亩承包价400元左右,以每户整治后获得4亩地计算,户均年可增收近1500元。
“已经建设了5个安置区,集中安置100余户村民。最近一个可以安置320户村民的新安置区也正在建设中。”李天亮告诉记者,通过对土地整治项目,飞鲤镇的“空心村”正在逐渐的发生嬗变,变成一个个规划统一、生活便利、配套齐全的美好乡村。
新闻推荐
2001年,李根财到郎溪县凌笪乡钱桥村委会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期间,他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写工作日记。如今,他已写了15本民情日记,里面记的都是村民的点...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