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早晨,天气晴朗。明净的天空下面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金色的麦浪,正是割麦好时光。李书贵来到村子西边的田头,掏出一个小本子,安排着来自连云港的农机手给村民割麦子。李书贵是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下元自然村村民,也是乡亲们公认的“麦客”经纪人。
“这些农机手都是我联系过来的。他们从外地来,人生地不熟,我就负责给他们联系割麦子的活儿,安排好他们的食宿,还帮他们收割麦子的钱。乡亲们这边,哪家要请收割机割麦子,我都事先摸好底,统计好,然后根据麦子成熟的程度来安排收割的顺序。”李书贵的快言快语,显示出了他的干练和协调能力。48岁的李书贵干农机经纪人这活儿已有5个年头了。李书贵最多的时候手下有5台收割机,这些农机手什么事都不需要烦心,只管干活。李书贵朴实、厚道,做事公道,人缘好,因此村邻都信任他,愿意让他安排收割机割麦子。农机手有麦子割,能挣到钱,都愿意跟着李书贵干。他们有的夏收还没结束,就跟李书贵约好,秋收时还来跟着他割稻子。“每亩田我拿10块钱的劳务费,刨去农机手吃喝等开支,一季下来能挣5000多块钱。”李书贵毫不隐瞒地对记者说。
在李书贵的指挥下,一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成片的麦田里轰鸣着往返穿梭,劈开麦浪,吞着成熟的麦穗,吐出金黄的麦粒,田野里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记者留意到,麦收现场,村民除了从收割机上接下麦子忙上一会外,见不到他们满头大汗忙碌的场景。“以前,收麦子全靠人力,起早摸晚地干,晚上躺在床上都不想翻身。遇上阴雨天,麦子长芽霉烂,那损失就大了。现在好了,用收割机割麦子,再也不用受累吃苦了。临到我家割麦子时,我只要将麦子装上拖拉机运回家就行了。”60多岁的王炳南站在麦田边悠哉地说。
“农业机械化给农民夏收带来了方便,现在夏收是一忙一闲,忙的是农机手和经纪人,闲的是农民。”郎溪县农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当下很多留守在家的农民大多是年老的,在外打工的小孩子就寄钱回家让他们请收割机割麦子。还有的村民在外打短工,回家抢收麦子后就又出去打工了。一些信息广、脑筋活的农村能人看到了商机,就主动联系农机手,牵线搭桥帮村民收割麦子,挣个中介服务费。农机手什么心都不用操,收割了麦子按田亩收费就行了。一切都有条不紊,大家各得其所。”
新闻推荐
郎溪讯 近日,郎溪县姚村乡今年700亩“森林增长工程”造林任务顺利完成,并呈现出三大亮点。成片营造丰产林。该乡坚持改善农林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鼓励造林大户成片营造速生丰产林,尤其是...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