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早晨5点左右,太阳火辣辣的。记者沿着“村村通”,来到郎溪县建平镇文昌村村民张光荣的“瓜果农场”。一眼望去,40个银光闪闪的瓜果大棚“一字”排开。绿油油的西瓜,琥珀般似的圣女果,白嫩嫩的“伊丽莎白”香瓜,果棚里绿色葱茏,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西瓜大棚里,黝黑的张光荣正带着几个雇工在精心选摘西瓜。他虽然满头大汗,但是脸上却挂着幸福的笑容,“昨天晚上县城的两家水果店打来电话,要1700多斤西瓜。这不,赶早摘,不能耽误水果店的生意。”
张光荣,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里两次荣获“优秀士兵”。那一年,在家人的阻止、村邻的惋惜声中,他毅然从一家食品公司辞职回家办起了“瓜果农场”。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喜欢跟泥土打交道。我就想办一个‘瓜果农场\’,圆我的梦。”2010年8月,张光荣租了33亩农田,办起了他的“瓜果农场”。当年他投资30多万元,建了40个钢架大棚,种“东方蜜”西瓜、草莓、圣女果,当年纯收入10多万元。2011年春,尝到了甜头的张光荣又租了22亩农田,扩大“瓜果农场”规模。2012年12月,张光荣注入40万元资金,成立了“郎溪宇瑞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记者跟着他走进西瓜大棚,只见大棚内铺着一片碧绿的西瓜藤,一个个圆圆的西瓜静静地躺着,一股淡淡的瓜香沁入心扉。张光荣一边娴熟地挑选西瓜,一边向记者介绍他的种瓜经。张光荣说,大棚西瓜关键是整枝、人工授粉。在生长过程中,还要翻瓜,这样瓜的形状就周正、色泽均匀。他家的大棚西瓜品质好,是因为他给西瓜“喂”的是油菜籽饼和农家肥,西瓜品种是国内最好的“8424”。“大棚西瓜不容易伺候,除草、整枝都得弯腰驼背,每一个瓜都要人工授粉,还得在高温中进行,非常累。”
“我每天要往县城的三个水果店和一个超市送3000多斤西瓜。”正在往车上装西瓜的张光荣妻子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的西瓜俏的不得了,每斤批发价二块钱,比露天西瓜要高出一块三毛钱。这样下去,今年挣个40多万元是没有问题的。”
藤蔓交错,绿意盎然,瓜果飘香……这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是张光荣心中的渴望。谈到“瓜果农场”的愿景时,张光荣说,回归乡野、亲近自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追求的度假新生活。他要抓住郎溪建设休闲旅游县的机遇,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把“瓜果农场”建成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自摘园,让都市人实现田园梦。同时,把村子里搞特色农产品种植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走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托起村民的致富梦。
新闻推荐
郎溪县毕桥镇灯塔村关工小组副组长夏道胤,今年80岁。60年来,他义务宣传革命烈士夏雨初的生平事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受教育人数达10万人,收到了显著的...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