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行走在郎溪建平镇的田野上,到处是一片火热的生产情景。在这里,传统农业生产的烙印已经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特色农业,成为这片沃土新的经济增长极。
扶强龙头 紧抓“一村一品”工程建设
在建平镇朱候村,村民王延喜从2002年开始,利用低圩区搞起了特种水产养殖。“2002年前种稻子一亩300元左右,由于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优质水资源丰富,我便试着开始搞养殖,发展到现在立体套养,每亩每年纯利润4000多元。”王延喜介绍,经过这些年发展,王延喜已经带动全村15个大户共同搞起水产养殖。去年,这个村改造了300亩蟹塘,喊出打造千亩毛蟹养殖基地的口号,更确定了实现二年内建成毛蟹产业推进村的目标。
与朱候村发展特色农业一样,建平镇建桥村利用多年种植草莓的经验优势,推行标准化、无害化、专业化生产,进一步扩大大棚草莓的生产规模,2012年草莓大棚达600亩以上;精忠村依托优质糯稻种植基础,加强糯稻种植农户与精忠糯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古南丰农业科技园及古南丰酒业合作,逐步形成“种植户+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兴村富民之路,使全村近4000亩糯稻种植形成了产业优势;西郊村充分利用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大棚建设,积极做好加工与销售工作。该村计划今年新建200亩蔬菜大棚,力争在三年内培育一个优质蔬菜品牌。
近年来,建平镇始终坚持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启动了“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型的产业特色村,形成了古南丰万亩优质糯稻、千亩烟叶、第一联合圩千亩毛蟹水产养殖以及艾草、苗木、水芹等种养基地。
调优结构 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水资源充沛、土壤肥沃,近8万亩水田,成为建平镇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去年,郎溪县委、县政府决定打造以建平镇南丰圩和第一联合圩下半部为核心区域,辐射面积10万亩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于是,建平镇便开始巧花心思谋划布局发展现代农业。
这个镇避开周边农业示范区的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近郊区位优势,把高标准农田生产、休闲观光旅游作为核心产业,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有机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特色果品、特色水产、精品花卉产业,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采用全产业化经营模式,提供差异化产品和精品化服务,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发展特色农业时,建平镇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构建“生态田园,美好乡村”的理想格局。充分运用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旧村改造、村企共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项目资金,规划和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区美好乡村建设,将示范区内村庄打造成高规格、上档次、有影响的美好乡村精品康居公民工程。
与此同时,该镇通过建设发展农业示范基地和美好乡村,优化示范区产业布局和村庄布点,实现农业基地和农村、示范区与周边开发区、核心区与辐射区的有机交融与通达,提升整体示范效果、拓展产业空间和市场空间。
深化服务 力保“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建平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家禽、烟叶、水产、特种蔬菜、苗木花卉、乡村旅游等产业,加快形成特色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建平镇正积极落实家庭农场优惠扶持政策,分类指导,主动服务,使家庭农场做大做强,达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这个镇持续抢抓机遇,选择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场,重点扶持,着力打造,形成亮点。在家庭农场管理上,建立认定程序和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财政金融投入,落实各项保惠措施。特别是对符合国家要求的农业设施用地,按规定迅速办理相关手续。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用等环节,为家庭农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确保家庭农场可以享受到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力保家庭农场健康、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为进一步规范城区餐饮企业经营行为,积极融入文明县城与卫生城市的创建中,郎溪县食药监局大力开展餐饮整治百日行动,做到四抓四促。&n...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