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在郎溪县圣川农业合作社,农场主刘大志正忙着和父母将一张防虫网盖上大棚。“上半年干旱,蔬菜种植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在天气转凉,赶紧将下一茬蔬菜种下去,力争将上半年损失补回来。”刘大志一边拉扯着防虫网一边说。
今年37岁的刘大志1997年从安徽建材学校硅酸盐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郎溪县一家水泥厂上班。然而好景不长,2001年,企业改制,他成为下岗工人。“当时许多同事都劝我到大城市去闯闯,但我觉得现在农村惠农政策好,种田大有可为,就决定回乡。”
2002年,刘大志怀揣着借来的2万元钱,只身来到新发镇新发村孙家宕村民组,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承包了4亩地,搞起了蔬菜种植。虽然对技术一窍不通,但他善于学习,四处拜师学艺,还订了《长江蔬菜》、《中国蔬菜》杂志仔细揣摩,一点点掌握每种蔬菜的习性和特点。“为了避免风险,我一开始只试种两三个品种。看到我这样一个大学生种菜,乡亲们都说是瞎折腾,但半年后,他们发现我种出来的辣椒、西红柿又大又好,才刮目相看。”
为了兜售蔬菜,刘大志以1000元每年的价格在当地菜市场租下一个摊位。“从来不卖隔夜菜,每天都是天不亮起来采菜,用三轮车拉到集市。我的菜新鲜水灵,口感地道,很受欢迎,一般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这一年刘大志只赚一万元,但他尝到到甜头,更坚定了种植蔬菜的信心。第二年,他又承包了五亩地进行了扩大再生产。
种植蔬菜不仅要有干劲,更要讲究科学。为提高蔬菜品质和口味,刘大志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从附近鸭农那里买来鸭粪,用农家肥代替无机肥,同时使用生物制剂和微毒农药,采用防虫网和烟雾剂防虫。“采取生物防虫技术成本与化学防虫成本也相差无几,一张防虫网价格在1000元,可以用上二三年,但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口感好,符合现代人对蔬菜的要求。”
如今,刘大志的蔬菜种植事业越做越大,面积达到20亩,品种不下十个,年收入10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下一步,我要边积累经验,边积累资金,提高效益,向绿色产业进军,逐渐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更多人吃到新鲜的绿色蔬菜。”刘大志充满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今年以来,郎溪县新发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发挥自身资金和信贷优势,找准农村信贷与家庭农场发展的结合点,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为家庭农场搭“金桥”。针对家庭农场发展资金难、生产难,该行...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