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县毕桥中心小学六(1)班,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她叫孔德英,每天,她在同学的搀扶下,按时上课、下课,聆听老师的讲课,吸取新的知识,在学校大家庭的关心下“快乐”地生活。
2010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了,当同学们高高兴兴报名上学时,11岁的孔德英突然出现异常,她的双手“抖动”不停,人也站立不住,父亲孔令军和母亲李洪女都一下子傻了眼,不知道孔德英得了什么“怪病”,他们带着孔德英来到南京儿科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体内一种微量元素过高,另外严重缺锌引起了“抖动”,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肢体残疾,经过几天治疗之后,父母又将孔德英送到上海复旦儿童医院复诊。几个月后,孔德英的病情稳定了,但家里却花光了积蓄,欠下5万元债务。不久,孔德英回家服药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打那以后,妈妈李洪女成了女儿孔德英的专职“保姆”,买菜、烧饭成了她的“必修课”,每天喂女儿吃饭、喝水,为女儿脱衣、穿衣不厌其烦,就这样坚持了4个月,孔德英的病情明显好转,能够自己用勺子吃饭和扶着桌子行走。
孔德英时常拿出自己的书本,一句话一句话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练,每当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从家门口路过时,孔德英心里就像“猫”抓一样,在学校里的一幕幕情形浮现在脑海,她吵着要去学校上课。“你站不起来,不能走路,怎么去上学啊”!母亲李洪女无奈地说。
陈菲、王婷、郑燕、郭星羽是孔德英非常要好的同学,自孔德英生病后,她们隔三差五就要到孔德英的家里,给她做功课辅导、聊天、讲故事,搀扶她到外面运动,有时还走到1华里外的学校附近。“我真想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享受同龄人的校园生活”,孔德英伤心地说。孔德英最终达成了心愿,回到了学校。在同学的倡议下,该班成立了女子“助残”小组轮流值班,帮助上放学接送她,照顾她上下楼梯、上厕所等一切活动,没有一个同学嫌苦、嫌脏。孔德英是一个乖乖女,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自己能做的事情坚持自已做,总是面带微笑,开心地在校园里度过每一天。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靠着每月2000元的药物控制,孔德英的病情有了好转。也有亲朋劝李洪女放弃对女儿的治疗,再生育一个子女,可她说我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就没有精力照顾德英了,我要让她享受同龄孩子的快乐。
孔德英不幸遭遇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郎溪县地税局领导在10月份到学校慰问。镇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工作人员也上门看望,送去慰问品,要求相关部门为她办理低保、医保,鼓励她要积极配合治疗,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对她的希望。孔德英的班主任周红艳告诉笔者:“我们要尽力帮助孔德英,让她放下心里包袱,鼓起生活勇气,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diaoy3b210
在放学的路上,同学和孔德英(中)边走边聊,孔德英快乐大笑。
新闻推荐
12岁,这本是一个孩子无忧无虑享受父母宠爱、享受童年快乐的年龄,然而对郎溪县新发镇双桥村夏阳村民组12岁女孩周慧君来说,父亲身患重病,母亲在外打工,她毅然负担起照顾父亲和妹妹的重担……2009年...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