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姚村,这个钟灵毓秀的山乡,先进文化犹如汩汩涌动的清泉,滋润着古老而文明的沃土,流淌在百姓的心间。2008年,姚村乡民间舞蹈“云舞”被省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姚村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文化之乡”;2010年,姚村乡姚村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元旦前夕,记者前往探访——
全力打造文化强乡
姚村,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美丽的佛教圣地石佛山,相映成趣的天子湖、红旗湖,展现出“红花绿树喷吐芬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融洽氛围,形成了一幅诗情画意般的彩色长卷。
这些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姚村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求和谐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姚村乡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姚村,魅力山乡”的发展思路,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仅2013年,姚村乡就投入100多万进行文化建设。姚村乡党委、政府在制订全乡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将文化工作列入其中,并按照规划予以落实。
姚村乡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以夏桥村路途村为中心,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全面提升魅力山水红色乡的形象。把郎溪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建设好,使其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依托生态文化资源,打造“静界桃源,休闲姚村”,塑造“田园城镇”,开发白阳岗、刘家冲、鸦山村等村的传统民居,构建石佛山-天子湖-红旗湖的绿色生态文化长廊;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石佛山佛教文化产业园区、竹子文化旅游园区、瑞草茶村等主题文化社区和村落,打造姚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依托古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竹文化、奇石文化、古茶文化、云舞文化,对鸦山古道、徽商驿站等姚村文化遗址进行开发和打造,深度挖掘姚村民歌、民间舞蹈、民间习俗,建设姚村民俗文化村、姚村文化风情小镇,精心打造姚村民俗文化产业集群。
点燃群众参与激情
在石佛山文化广场,伴随着欢快的舞曲,村民们有的跳健身舞,有的跳双人舞,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正在跳舞的村民李玉花高兴地说:“乡政府建起了文化广场,唱歌跳舞让我们过足了瘾。现在,我们身体好了,精气神也足了!”
绚丽多彩的广场文化是姚村乡推进文化建设的缩影。近年来,该乡实施以文化强政治、促经济、保稳定、惠民生的大文化发展战略,推行各具特色的“文化套餐”,为全乡2万人民带来了福祉。随着姚村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自觉参加健康有益、格调清新的文化活动的农民越来越多。姚村乡以民间节日为载体,连续多年举办石佛山庙会、龙灯旱船会、云舞等民俗活动。与此同时,姚村乡引导农民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农闲、节日集会等,开展文艺汇演和竞赛活动,既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从中康体怡情、获益受惠、长智增识、明德积善,又传承和发展了民族民间艺术,让农民享受了文化成果。
姚村乡坚持文化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把引导农民自办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通过组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组织文艺汇演、交流学习等方式,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同时,多措并举,鼓励并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文化建设,鼓励农民发掘和培育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化。姚村民间群舞——云舞起源于清代。2013年,在姚村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群民间艺人创编了新版云舞,传授给中小学生。素有“篮球之乡”美誉的姚村乡农民每年都举办山村“NBA”。如今,姚村乡有5支农民篮球队,有13个标准化篮球场。
姚村乡注重加强文化创建活动,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美好乡村文化不断深入人心,文艺表演、书画比赛、群众大合唱等系列活动,全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特别是去年9月9日郎溪县第四届登山比赛和11月24日首届安徽·郎溪环天子湖长跑比赛在该乡举行,为广大群众奉献了文化饕餮盛宴。
“文化大院”俏山乡
12月18日傍晚,夏桥村朝阳自然村的“文化大院”内,笑声阵阵,暖意浓浓。60多岁的“秀才”文明学边拉二胡,边唱着皖南花鼓戏。一群老人围在他身边,如醉如痴地听着。姚村乡像这样的文化活动几乎村村都有。特别是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姚村乡的“文化大院”更是越建越好,越来越受百姓的喜爱。天子湖村的老党员李国贞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家家都有电视,电视节目也多了,但总感到离我们远。还是我们自己演的节目更好看,更热闹。”
近年来,姚村乡党委、政府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大力建设“文化大院”,使得“文化大院”在山乡悄然兴起。2013年,姚村乡通过业务指导和资金帮扶,不断充实“文化大院”的内涵,让先进的文化填补村民的精神生活,为村民们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姚村乡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由原来的唱歌、下棋,发展到文艺表演、读书看报、运动健身等多种形式。各村也有各自的绝活,逐步形成了“一村一院,一院一品”的格局,如妙泉村的篮球、夏桥村的健身舞。同时,姚村乡有关部门还不定期地邀请农技人员到“文化大院”传经送宝,不断丰富“文化大院”的活动内容。今年,永丰殿村民阮杰忠参加了“文化大院”的“绿茶种植与加工”的科技培训后,运用学到的茶苗扦插技术,无性繁殖横纹“瑞草魁”新苗,打造了120亩的瑞草魁生态茶园。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是‘文化大院\’帮我找到了致富门路!”
如今,姚村乡的“文化大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载体。姚村乡的农村党支部把各种工作与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沁入群众的心田,使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妙泉村书记毛世军感慨地说:“去年柯村搞‘垃圾清洁工程\’,全村老少齐上阵,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文化大院\’确实提高了村民素质。”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8日上午,市委书记姚玉舟来到泾县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大会各项报告,他强调,要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大力弘扬“千锤百炼、精雕细作、刚柔相济、百折无损”的当代宣城干部精神,在新的一轮...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