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正月初八。郎川大地上迎来了新春第一场雨。尽管春寒料峭,郎溪县梅渚镇胥河畔上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跳五猖”、小马灯、“降福会”、大小锣鼓、龙灯、腰鼓……这些民俗,不仅给当地村民增添了独特的浓浓年味,更吸引了来自南京、芜湖、合肥等地的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和摄影爱好者。一位忙着摄影的中年男子翘起大拇指,赞叹地说,“跳五猖”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民俗特色,既是文化交流,也是村民的情感交流。
“‘跳五猖\’、‘降福会\’所传承的社会和谐精神、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想象能力,是这一地区乃至民族不可忽视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梅渚定埠民俗文化村,记者看到一位老者正在给村民讲述当地民俗文化发展历史。这位老者叫茆耕茹,今年80岁,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傩戏研究会会员。他研究“跳五猖”20多年了,为“跳五猖”的原生态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跳五猖”、小马灯、大小锣鼓、“降福会”相继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渚镇也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目前,茆耕茹又在着力推进“降福会”、小马灯、大小锣鼓等传统民俗的挖掘与传承。这次他特意组织了芜湖、南京、合肥等地28位民俗家和摄影爱好者,来到梅渚,共同研究、拍摄“跳五猖”、小马灯、“降福会”等民俗。
“今天天气虽然不好,但是大家都很认真。尤其是‘降福会\’今年借鉴了江苏东坝镇的‘降福会\’,增添了‘銮驾\’的内容,使表演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了。”茆耕茹侃侃地和记者聊了起来。然而,更让他高兴的是,很多小孩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加入到“跳五猖”的队伍,让古老的民俗有了传承。
在定埠民俗文化村,一个日本人穿梭在人群中。他一会儿拍照,一会儿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演员”聊着。他是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的日本博士生川濑由高。在中国留学的七年间,他对中国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太震撼了,这项民俗活动需要胥河两岸很多居民的合作,这是一个民俗文化共同体的存在。”川濑由高给“跳五猖”等表演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中午,雨依然下着。锣鼓、唢呐齐奏,鞭炮齐鸣声响震天,3000多人的“长龙”延绵数里,数百面锦旗、三角旗、龙凤旗“哗啦啦”迎风招展。古老的定埠胥河畔上,一朵朵民俗文化奇葩竞相绽放,无比绚丽芳香。
新闻推荐
郎溪讯 2月27日上午,郎溪县毕桥镇计生办、县法院工作人员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开展社会抚育费征收强制行动,冻结了石某的银行账户,推进了该镇社会抚育费征收工作正常有序...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