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记者在老家郎溪走亲访友。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回味这个春节,诸多耳濡目染的新景象让人或新奇、或感动、或兴奋……记者用点滴记录,与读者一起回味多彩的过年故事。
纪事关键词之“年味”
闹新春,看花灯,在咱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马年春节期间,郎溪县的1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联手打造了18组各具特色的花灯,为全县人民献上一台美轮美奂的灯展。灯展从腊月二十八晚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结束,这着实让郎川儿女大饱眼福。
城里花灯锦簇,乡村更是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郎溪县东夏渔民村,记者感受了渔民过大年。渔民村位于南漪湖边,34年前一群山东移民来到这里,他们常年以捕鱼为业,岸边连成排的船就是他们的家。尽管与刚到郎溪时的生活状况相比,渔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传统的春节仍保留着山东老家的特色,摊大饼、蒸包子、做麻叶……好不热闹。村民孙素平坦言,他们的年味不仅是这些山东特色,更多是生活越来越好的幸福。
正月初五,记者在走访的路上喜遇正在表演的上白塔大马灯。这种兴于宋朝的古老民间艺术,是丰收年景里开展的一项习俗,旨在活跃春节节日氛围。大马灯共有9骑150人,在鼓乐的伴奏下共同演绎,场面蔚为壮观。同行的郎溪县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郎溪民俗展演的还有梅渚降福会、凌笪舞狮子等等,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纪事关键词之“坚守”
每逢新春佳节,总有一群坚守第一线的劳动者,为欢乐祥和的大年而忙碌。
郎溪消防中队的食堂里,几位刚入伍的消防兵正在包饺子,这些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已经开始适应了集体生活,懂得了肩上的一份责任。士官姚霏介绍,春节是24小时执勤,随时接警随时出警。消防官兵的坚守,换来了群众的平安,正月初一上午,县城中港小区一幢住宅不慎失火,消防车第一时间赶到,迅速降服火魔。
春节期间,郎溪县飞鲤镇敬老院里暖意融融,30多位老人享受着温暖幸福。邵兴满是敬老院的院长,过年期间,他和往常一样,每天都在院里照顾老人,他朴素的话语饱含深情:“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牺牲了与家人的团圆。”其实按规定,节假日里老人们是可以回家的,但老人们却说,他们更喜欢在这里过年。
2月6日是大年初七,郎溪县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宗京鸿早早来到县城,因为郎溪县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即将拉开帷幕。据了解,本次招聘会为期2天,提供就业岗位4500余个,涉及多个工种。招聘会现场,宗京鸿忙前忙后为开发区企业广罗人才。这个春节,他一直在忙碌,从为农民工讨薪到为企业招工,一直没有停歇。
纪事关键词之“新风”
新春新风尚,这在马年春节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们已不再一味享受“吃喝玩乐”,而把发展生产、追求勤俭当作时尚。
涛城镇凤河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甲鱼养殖村,大年初六,当大家还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氛围中时,养殖大户孙治国已开始忙碌了,春节甲鱼销路看好,所以这个时候的孙治国比平时更忙。孙治国相信,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特色养殖产业将会在这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长假七天,记者到县城的宾馆酒店走访,发现服务员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县城一酒店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公款吃喝的风气被刹住了,酒店随即走“群众路线”,推出平价酒菜,老百姓自己掏腰包的大有人在。记者还特地进入一家酒店包厢一探究竟,餐桌上几无残羹剩饭,服务员正在给顾客“打包”,不禁感叹“光盘行动”深入民心。
新闻推荐
2月7日,正月初八。郎川大地上迎来了新春第一场雨。尽管春寒料峭,郎溪县梅渚镇胥河畔上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跳五猖”、小马灯、“降福会”、大小锣鼓、龙灯、腰鼓……这些民俗,不仅给当地村民增...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