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这座古老的县城,因现代文明新风的注入正焕发着崭新魅力。
自2010年启动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以来,郎溪县扎实做好各项创建工作,深化拓展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如今,一股股高涨的创建热潮正在郎川大地处处涌动,一页页精彩的文明华章正在认真谱写。
多点突破夯基础
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提升城区内外环境无疑是重要一环。为此,郎溪县积极搭建活动平台,通过建立分片监管城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等方式,不断夯实城市卫生环境管理基础,创新拓展城乡文明建设内涵。
建立分片监管城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2012年6月,郎溪县委将县城划为19个片区,每个片区确定一名县级领导负责联系,一个县直单位牵头,几个县直单位协同监管,就该片区内的文明创建进行检查督促,并将检查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单位和社区,确保及时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各责任单位共筹措资金30余万元,对城区内的垃圾死角等进行了全面整治,最终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开展“十大文明创建活动”。2012年,郎溪县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决定在城区开展“十大文明创建活动”。2013年,该县继续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城区池塘、文化市场、“黑广告”和“牛皮癣”、集贸市场等八项专项整治,以及“做文明有礼郎溪人”公益广告宣传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导群众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狠抓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郎溪县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清洁工程,累计投入经费3000万元,当前该县农村积存垃圾得到全面清理,已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两全”(全覆盖、全天候)、“四到位”(经费、人员、设施、制度落实到位)目标,被宣城市确定为“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试点县”。
建设高标准创建示范带。为全力打造“文明绿色长廊”,2013年,郎溪县以235国道、214省道、钟梅线为重点,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进行了乔、灌、草的立体式、高标准绿化。此外,该县还以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契机,全面启动国省道、县乡道“绿岛”建设。加强对公路沿线15米内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的检查整治,做到道路两侧绿化、亮化、净化,周边村庄达到“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
丰富载体提素质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之本,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在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中,郎溪县始终突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坚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创城的根本保证,编制了《“大文化郎溪”创新发展战略与行动指南(2012-2016)》,构建了“一镇一主题”文化空间格局,启动了县文化中心“三馆一院”建设,加快中华茶博园等现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离不开丰富的活动载体。为此,郎溪县积极整合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创办了合唱节、文化艺术节、青年歌手大奖赛等文化精品活动;积极组织和发动宣讲队伍、各类媒体和媒介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编制了文明礼仪手册,制作播放了文明礼仪专题片。值得一提的是,从2009年起,郎溪县在全省举办了第一家县级大讲坛——郎川人文大讲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28期。此外,该县县委党校、县委讲师组等单位也派出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乡村、企业开设“道德讲堂”。
丰富城市人文内涵是郎溪县创城的又一重要目标,针对此,郎溪县征集提炼了“川纳百智、崇德尚信、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新时期郎溪精神,形成了以郎溪精神为引领、“九德郎溪”(仁、义、礼、智、信、静、清、和、善)为支撑、行业和岗位精神相呼应的郎溪人文精神体系,培育了全县人民广泛认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为建设“美好郎溪”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中,郎溪还坚持把培育和宣扬道德典型作为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市民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广泛推荐评选“十星文明户”、“孝老好家庭”以及各类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全省精神文明“月评十佳”推报等活动。 (下转B2版)
新闻推荐
郎溪讯 郎溪县地税局建立“一对一”定期服务机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做到“三个实”,把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入实地。郎溪县地税局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走访了郎溪东兴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和郎...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