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小老板”宁当“泥腿子”

来源:宣城日报 2014-03-03 17:40   https://www.yybnet.net/

2月25日早上8点,天气阴沉,不时飘起细细的雨丝。郎溪县新发镇官桥村庙儿沟村民组村民刘相明吃完饭后,就开车来到承包田里察看苗情和长势。

今年39岁的刘相明,在外拼搏多年,创办了一家预制厂,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正当预制板生意风生水起时,他却选择回到农村,当起了农场主,搞起了规模种植。

刘相明在家排行老四,由于家境贫困,再加上兄弟姊妹多,初中尚未毕业就与当时许多同龄人一样加入外出打工的行列。“我做过生意,贩过苗木,虽然人比较辛苦,但也积累一些人脉和资金。”刘相明说。2008年,刘相明和妻子来到江苏南通,当看到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业快速发展,他决定投资开办一家预制厂。他和妻子拿出全部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才凑够办厂所需10万元资金。由于他生产的预制板产品对路,质量可靠,很快便打开了市场。第一年,夫妻俩净赚了七八万元,第二年超过10多万元。

然而正当预制厂生意红红火火时,刘相明却决定不当这个预制厂的小老板,而是回家种田当农民。他在这一做法,让许多认识他的人都想不通。

“回来过年时,看到我的一些朋友都包起了农田,而且每年收入至少也有五六万元,于是产生了回家包田想法。”刘相明说。

2010年11月,刘相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并以每亩400元价格从当地村民手中承包300余亩农田,搞起了规模种植。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也干过一些农活,但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刘相明说到自己承包农田时最大的担心,就是自己的种植技术。为提高自己农业种植技术,刘相明不但为自己订了《安徽农业科技报》和《江苏农业科技报》等报刊,还通过网络学习相关农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难题,他就向镇里的农技人员和当地一些种粮食大户请教和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年,刘相明收获的不仅是很多农业知识,还有6万元的种田纯收入和从事规模种植的信心。2012年,刘相明又从附近村民手中承包100余亩农田,使自己的种植规模达到500亩,并成立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翔明家庭农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现在不仅有了自己车子、房子,而且大小型农业机械也应有尽有。”刘相明说。如今,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今年他还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力争达到1000亩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创造自己的品牌,让他生产的有机大米走入超市,走进上海、南京等大城市。

新闻推荐

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的村民正在采摘春茶近日随着气

3月17日,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的村民正在采摘春茶。近日,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郎溪县各地的茶叶生长迅速,即将进入采摘期。部分茶农栽种的早品种绿茶已经开始采摘,以每斤鲜...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小老板”宁当“泥腿子”)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