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2011年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郎溪县一直在全县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据了解,郎溪“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模式即由农户自行清理、收集生活垃圾,并主动就近运送到村内固定的垃圾存放点。然后由村里的保洁员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可用于沼气发电,可回收垃圾由回收公司处理后再进入循环利用环节。这样的方式将垃圾全都变废为宝,既清洁了环境,又达到了低碳、经济、环保的目的。
实施分类减量工作之初,该县编印了2万份宣传单,下发至各乡镇、村,广泛宣传该项工作的意义。同时,在各村采取村民理事会成员联户包户的方式推进分类减量工作。该县选派了9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为联村督导员,与镇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劝导。与此同时,该县制定了《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实施意见》,确定了“先试点、后一般、逐步推进”的村庄推进原则。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各乡镇投入70万元,建设完善垃圾分类减量设施。其中,户分类设施为“一筐两桶”,“筐”用于存放可回收垃圾;“两桶”为存放厨余垃圾和存放不可回收垃圾;村组初拣设施为“一牌一池一宕一房两箱”,“牌”指在村庄醒目处设置宣传牌宣传垃圾分类减量操作流程等内容;“池”为焚烧零星树叶、秸秆、纸屑等;“宕”为存放厨余垃圾,返田使用;“房”为垃圾的中转收集;“箱”集中存放零星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同时,该县将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纳入美好乡村建设目标绩效考核,每月组织人员到试点村组督查调度,确保垃圾分类减量村工作开展到位。 (本报记者 刘畅 整理)
新闻推荐
经郎溪县人民政府批准,郎溪县国土资源局决定公开出让2014-1号等六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2014年5月4日,已经发布公告公开出让4宗,现补充2014-5和6号地块二宗土地进行公开出...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