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县姚村乡妙泉村的一处山林旁,四十来岁的姚国祥饲养着数百只美丽的蓝孔雀。5月7日,记者来到了姚国祥的蓝孔雀养殖园,见到了美丽的蓝孔雀。
走进养殖园,发现圈养区、种鸟区、孵化区等各区分得十分细致;在一间间用丝网罩住的养殖房间里,一只只美丽的孔雀正优雅地散步、开屏,它们有的埋头觅食,有的在木架子上栖息,有的甚至飞到了屋梁上盘踞,美丽的羽毛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姚国祥正忙着给他的孔雀喂食,一只只漂亮的蓝孔雀围绕在他的身边,孔雀们丝毫不怯生,歪起头、眨着眼,萌态十足。
回乡创业养殖孔雀
三年前,姚国祥和很多同乡人一样外出打工。他辗转浙江和本省各地做销售工作。2011年初,姚国祥觉得长期在外打工总不是长远之策,决定回家乡创业,在山好水好空气好的家乡创办蓝孔雀养殖园。
搞特种养殖,不仅要申办相关证件,还有风险。为什么要选择养殖蓝孔雀?姚国祥有着自己的想法:“之前,我在浙江湖州的一家大酒店搞采购,熟悉了当地的几家蓝孔雀养殖场,觉得养孔雀有发展前景。”姚国祥的老家庄屋村地处山区,山环水绕,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在了解了蓝孔雀的生活习性之后,姚国祥觉得家乡的气候环境条件基本符合蓝孔雀的养殖标准。那一刻,他下了决心要养孔雀。
随后,姚国祥跟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家人却不太赞同。家人劝他继续做好原本的工作,吃个稳当饭,别冒那么大风险养孔雀。成本大、投入大、还要有技术,这些都成为了姚国祥的妻子小刘的担心,但看着丈夫对驯养蓝孔雀的执著,她开始默默地支持了。
于是,姚国祥用半年的时间辗转合肥、浙江、南京等地的孔雀养殖场,学习孔雀养殖技术。2011年7月,他辞去了原本的酒店工作,回乡创办了姚村乡第一家蓝孔雀养殖园。
自学成才不懈经营
然而,学会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养好孔雀。第一年养殖,因为没有经验,养殖密度大了、消毒次数没有跟上,导致了孔雀集体生病,死了4只,姚国祥心疼的好几天没有睡好觉。他赶紧从网上查资料,又从乡里请来了农技员,终于控制住了疫情。
三年来,因为市面上没有孔雀养殖的现成资料,他只能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光靠这些还不够,他还四处买来家禽类养殖的书籍作参考。在他的床头案边,《科学养鸡大全》、《实用兽药大全》……摆放的全都是家禽养殖类书籍。一提起养殖的技术,姚国祥就非常的健谈。“孔雀的食谱非常普通,配料包括玉米65%、豆粕约占14%、松针粉(12-18%)和鸡用预混料(3-9%)。这样营养就很全面了,既有能量物质又有蛋白质,既有粗纤维,也不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靠着不断的钻研,姚国祥孵化蓝孔雀成活率由第一年的不足40%,增长到现在的80%。如今,从防疫到孵化,姚国祥由孔雀养殖的外行变成了内行。目前他饲养的数百只蓝孔雀生长繁育良好,将逐步产生经济效益。
发散思维拓宽市场
孔雀属鸡形目、雉科,分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允许养殖;蓝孔雀则是国家鼓励养殖的集观赏、食用、保健于一身的养殖珍禽。姚国祥说:“孔雀鲜艳的头颅、羽毛都是高档的工艺饰品,蓝孔雀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食品和珍贵保健品。”
姚国祥心里有着这样一本账:孔雀的产蛋期长达15年,每只孔雀每年可产30至40只蛋,每只孔雀蛋的孵化期为28天。按市场行情,一只刚出壳的雏雀每只卖到200多元;商品孔雀五个多月大时,就可以销往中高档餐馆,售价能卖到100多元一斤;再加上雄性孔雀漂亮的覆尾羽,四五年能长到一米半长,都可做成工艺品,一个孔雀标本最高可以卖到16000元左右……预计年销售额可达25万元,可盈利15万余元。
对于今后的发展,姚国祥自信满满。他打算先进行商品孔雀深加工,为景区定向养殖观赏孔雀,或者制作孔雀标本。接着,将带动部分村民养殖蓝孔雀,走“公司+农户”的经营路子,把养殖基地打造成集观赏与度假的蓝孔雀“王国”。姚国祥坚信,回乡创业的路会越走越畅通,蓝孔雀的事业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郎溪县凌笪乡的熊小萍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带领两个弟媳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2013年底,熊小萍和弟媳合伙养殖长毛兔。姑嫂三人齐心协力,共同为家庭增收致富努力着。今年42岁的熊小萍身高只有...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