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普通的劳动者,90后的农场主,80后的交通警察,70后的创业之星,60后的出租车司机和建筑工人。尽管行业不相同,经历不一样,但是,正是这群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们,凭着满腔热忱,燃烧着自己的火热年华,用每一个勤奋的劳动故事演绎着当代朴实无华的宣言——劳动最光荣!
勇于拼搏的90后农场主
陈凯轮 90后 职业:农场主
4月25日上午,郎溪梅渚镇镇东村的一处林地里,几十位修剪工正埋头在林地里干活。在这群劳动者中,有一个人显得有些特别,年轻帅气的脸庞,打扮时尚,不像是做农活的,可他动作却很娴熟——他就是这片林地的主人陈凯轮。
生于1990年的陈凯轮是真正的90后,从事家庭农场种植已有六年,种植面积达到1300多亩,年销售树木近六十万株。虽说是90后,但是干起农活,陈凯轮都亲力亲为,预防虫害、治水、除草、施肥、清沟、修枝等都不在话下。农忙时,他五点起床,六点到地里给一百多号人分配工种并指导他们做事。“夏天特别热时,被晒得蜕皮,母亲劝我别那么拼,但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磨炼,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要下定决心做好。”谈到修剪树枝,“刚修枝时手会疼,时间久了手上生老茧了,也就不怕疼了”简单的话语,透露出陈凯轮不怕吃苦的一股子劲。
2012年的一次台风,吹倒了大片新栽的树苗。望着一地狼藉,陈凯轮说当时甚至想哭,“损失接近一百万,但我还是决定坚持下去,不能被一次台风打倒,更不能轻言放弃。”
交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张大永 80后 职业:交通警察
“这样危险,请走人行道。”看见一位试图走斜线的大妈,张大永急忙上前劝导,并带领她从人行道过马路。已过而立之年的张大永是个标准的80后,去年5月调至郎溪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成为一名路面基层一线交警。也许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缘故,张大永的皮肤显得有些黝黑。
7时30分,张大永开始对路面进行巡逻监控:纠正各类交通违章,维护交通秩序……9时20分,宁芜路与中港路路口正值车流量高峰期,张大永正在全神贯注地在人行横道一侧疏导交通。“首先就是要确保畅通。特别是像每年中、高考期间,为营造考试期间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我们必须提早为送考的各类车辆疏导、指挥。”张大永认真地向记者说。
从整装、上岗、指挥、纠违、疏导、处理事故,张大永的一天一刻没得清闲。到了晚上七点,他又要和同事出去巡逻。像张大永这样,奋战在路面一线的交警还有许许多多。张大永说,在大多数司机眼里,交警是一个威严、不近人情的角色,被处罚过的司机往往对交警耿耿于怀。他希望司机和行人,对交警的工作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配合。
美女老板在创业中找商机
厉花萍 70后 职业:超市老板
站在收银台前年轻漂亮时尚的她,任谁也想不到这是一个12岁孩子的妈妈,她叫厉花萍,今年37岁,是郎溪凌笪乡岗南村超市的老板,2013年度郎溪县“创业之星”。
“厉老板,可是我们这条街上出了名的美女老板呀。人长得漂亮不说,做生意还特别实在,我们村民在他们家买东西都很放心,她家的菜籽油不仅是她家的特色,更是我们岗南的特色。”村支部副书记熊玲美说道。
从1998年和丈夫开时创业,小小的超市从不到60平方米到现在拥有500平方米的大超市,以及自己一手创建的品牌——豪丰生态菜籽油。厉花萍乐呵呵地说:“那时候刚刚开超市,感觉像这样的超市谁都能开,我就想要把超市跟我们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厉花萍发现,农村很多老百姓吃的油,都是用自家种的油菜籽加工而成,而城里人却吃不到这样的油,她就跟老公开始想着往菜籽油的方向发展。
开始是做礼盒菜籽油发现销量不好后,厉花萍便走委托生产加工的路线。先从农民那里收购新鲜的油菜籽回来,再找委托加工厂。她说:“找加工厂是一件最头疼的事了,因为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最后选择的是有100多年经验的宁国沙埠加工厂,只有这样的老厂才能让我们放心。”油生产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把产品销售出去了。2009年,美女老板先从墙体广告开始做起,打开了自己生意大门,口碑越来越好,很多商家主动上门订货。
2013年是美女老板转机的一年。8月正巧遇上郎溪县城东泉购物中心大整顿,厉花萍的菜籽油首次进入大超市,随后在9月和12月也先后进入了郎溪县城台客隆超市和华润苏果超市,现在在台客隆超市的销量是几大超市中最好的了。如今的美女老板积极寻找销往外省的途径,正在与溧阳厂家谈合作。
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虞文胜 60后 职业:出租车司机
4月26日,郎溪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出门办事,顺便打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很快就将车停在了路边。一伸手,司机热情地先替记者开门,“到平港首府。”“好的,没问题!”
司机师傅看起来很精干:黑色休闲衣,短短的头发,双眸神采奕奕,中等身材,显得有些瘦削。借着搭车的机会,记者与虞师傅聊了起来。“跑了好几年车了,确实感觉变化挺大。”记者看到行车牌上有一位年轻小伙的照片,就问,“这位是不是你的儿子?”“是啊,22岁了,现在还在外面打工。”
虞师傅是一个普通的60后的哥。回忆以前,老虞介绍:“你看我们跑的这条郎川大道,以前都是郊区,往外就全是农田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这条路已经成了城中道路,两旁都是鲜花、绿树、公园,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楼。如今城市越来越美,马路越来越宽了,车子跑起来非常舒心。”
“这几年郎溪的发展变化特别大!”虞文胜说。以前全县只有几辆出租车,现在出租车越来越多了,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出租车的身影。“而且现在也有公交车了,城里面的出行也是越来越方便了。”
说话间车到了终点,老虞把车子靠在路边停了下来。记者问:“开出租车是不是太辛苦了?”老虞淡然一笑:“辛苦一点很平常呀,多干多赚多花钱,让日子过得更丰富些嘛!”
执着的城市建设者
姓名:柏许兵 60后 职业:建筑工人
有这样一群人,无论严寒酷暑,用双手和汗水为城市浇筑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他们就是辛勤的建筑工人们。
在这群平凡、忙碌的工人中,有一个人一干就是30年,他叫柏许兵。红色的安全帽下,是一张深黄色略带皱纹的脸,身穿灰白色工装,带着白手套,一手拿铲,一手拿着砖,专心地砌着墙。柏许兵长期在工地干活,已48岁了,高淳东坝人,从16岁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从搬砖、拌混凝土到砌砖、粉墙,工地上的活他都干过。
去年10月,柏许兵来到郎溪一处工地,每天从早上6点半一直忙到下午5点半,一直都在工地与砖头水泥为伴,平均每天要砌1500左右块砖,忙下来都精疲力竭。除了每个月偶尔回老家去一趟,柏许兵都吃住在工地上。每日粗茶淡饭加上冬冷夏热的工棚,生活非常艰苦,闲暇的娱乐就是和工友一起聊聊天。
除了下雨天休息,天晴无论夏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柏许兵都在工地上干活,“累了就休息下,然后接着干。”柏许兵熟练的拿起砖头,放好水泥,一块块砌了起来。三十多年来,他去过上百个工地,建过的高楼自己都数不清了。“为什么快到退休的年纪,还在外地做工,家里情况怎么样?不觉得辛苦吗?”记者问道。柏许兵说:“自己是农村的,老婆去服装厂打工了,儿子初中毕业也去南京打工了,家里的田由父母来管,为了以后儿子娶妻买房减轻点负担,这样累点也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序号圩名所属市(县区)所在乡(镇)行政责任人圩堤管理负责人姓 名职 务1金宝圩宣州区水阳镇程学龙区委副书记龚 军2城东联圩宣州区济...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