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们的悠闲时光 ***
老街,是当年郎溪县城最为繁华的主街,从这一砖一瓦里仍然可以领略到当年街道的盛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热闹的老街逐渐地安静了下来,而这种安静也成为老街慢生活的主色调。曲折的老街,斑驳的屋檐,和煦的阳光从翠绿的树叶间渗透出来。老街安静着,如同一位午睡的老人,沐浴在阳光下。时间流经老街时,仿佛脚步放缓;漫步老街时,似感误入桃源。
守着自家的小小百货摊铺,五十年华悠悠逝去。老街商户李康林,从青葱少年变为满头银发的老者。时光辗转,针针线线紧紧缠绕住老李的心思。
今年76岁高寿的李康林见证了老街的繁华与归寂,他的小铺打从开张来一直经营着针头线脑,在灶台烟火气中慢悠悠地度过一年又一年。李康林说:“老街是我的牵挂,小摊铺会一直摆下去直至老去……”
其实何止老李一人,偏居县城一隅的老街居民,大都仍然过着悠闲的慢生活。他们放慢脚步,家长里短,羡煞旁人。
*** 老店里的特别规矩 ***
斑驳的老房子显露出岁月的痕迹,沿街店铺也有点破旧,招牌大多“上了年纪”,而经营者也以老年人为主,慢生活就在这老旧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出来。
与老李小铺相距不到十米距离有一个毫不起眼,极平凡的小店,但就是这家无字招牌馄饨老店,在郎溪人中有口皆碑。此外,它还有个特别的规矩,每天只限卖百余碗。每天凌晨四点,天色依旧朦胧,而店主温道华忙碌的一天已经拉开序幕,去菜场买新鲜肉,手工剁馅花费半个多钟头,拌馅、包馄饨……
天色渐渐清明,老主顾范奶奶准时上门。“老板,老样子啊!”说罢,坐在老旧的木板门后,默默注视着老街上行走的路人,等着馄饨的出锅。
“这店啊,老早就有了,我就喜欢吃他家的馄饨,味道好又卫生还实惠。”范奶奶是这家无字招牌老店的忠实粉丝,提起这家店铺就赞不绝口。说话间,温道华将馄饨放入烧开的水中,只见一个个小巧的馄饨慢慢变得水晶剔透,馄饨皮变透明,微微映出肉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温道华迅速捞起放进特制的高汤里,撒入小葱提鲜。那些馄饨一个个都油亮油亮的,冒着热气,舀起一个馄饨,轻轻咬开,馄饨的肉汁四溢,味道鲜美极了。已过花甲之年的温道华,经营这家店已有四五十个年头了,多少岁月流逝,多少风云变幻,温道华犹如拥有武林秘籍的高手,馄饨秘方在手行走江湖多年。
*** 老街的繁荣与寂寞 ***
吃完馄饨,继续逛老街,只听到“扑哧扑哧……”刨木板的声音,循着声音,便走进了万师傅的木匠店。店中,万禄生推着刨子刨木板,木屑就像浪花一样随着刨子上下一朵一朵地掉落地面,煞是好看。从打磨第一件木制品那刻起,万禄生就开启了伴随着刨木花特有的木香味的人生,时至今日已有五十余载。“扑哧扑哧”的声音融入了老街的缓慢步调,让我们听到了老街沉重而绵长的呼吸声。
“老街以饮食文化为主,现如今破败的工农兵饭店,在那时可媲美现在的五星级大饭店,也是郎溪最豪华的饭店了,能在那里面吃上一顿饭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退休老职工夏祖生介绍。以前,郎溪人有什么大喜事,能在老街的工农兵饭店里摆上几桌,真的是倍有面子。
最热闹的要数每天早上,上百个大老爷们一起喝早茶。一包芽豆,两根油条,一个狮子头,配上一杯热茶,海吃海聊,烟火尘世气息弥漫着整条老街。那时,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词汇,一下子把时光轴拉得飘渺遥远,所有的景象都带着美好的怀旧色彩真切起来。
老街一隅,各式传统农具唤起我们遥远的记忆。从毛女士接手自家店那一刻起,斗转星移,花样年华随着老街的没落也随风逝去,农忙时来往的农人,竟也出人意料的融入了老街缓慢的生活步调中。
作为“中国休闲小城”的郎溪县,拥有优良的自然禀赋和璀璨的人文资源。而老街,则在老城区见证着郎溪的发展与变迁。近年来,郎溪县全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诗意郎溪、田园城市”的旅游品牌初具影响,休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业已步入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立在老街青石板路小巷间,闭上眼睛感受历史韵味。百年前,一定有位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撑着油纸伞漫步,或哀怨或娇嗔。沧海桑田,如今只见那屋那路那巷,倩影不在,芳踪难觅,只剩那绿藤枝枝蔓蔓,诉说着老街故事……
新闻推荐
郎溪讯 近年来,郎溪县毕桥镇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有力抓手,深入提高镇村建设水平。针对长河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该镇按照打造“船渔之乡、生态长河、湖滨新村”的工作思路,精...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