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我又想起老屋年月我出生在老屋年之后离开她至今已过去

来源:皖南晨刊 2014-07-26 17:53   https://www.yybnet.net/

我又想起老屋。1964年8月,我出生在老屋。23年之后离开她,至今已过去十个春秋。

老屋在郎溪县白茅岭山脚下的中斗村,坐北朝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式楼房,三间两厢,有一个天井。我不知道老屋的建筑年代。它是祖上传下来的,在我,老屋是一位老人,是我的祖先。

记得才教书时,布置学生作文,自己总要亲自“下水”。一次要学生写《我的家》,下水文的篇章结构和内容我记得不甚真切,却有一句至今难忘——“每次我从外面回家,远远望见老屋,就像一位慈爱的老人在默默注视我。”

老屋的楼板下面贴着许多燕巢。一年里除了冬季,都有燕子飞进飞出。天井一角有蜘蛛织的网,时有燕子撞进“八卦阵”,我们就用竹竿破阵,解救燕子,摘除翅膀上的蛛丝,放飞天空。

提起老屋,我就会想起奶奶。我一出生,就由奶奶喂养,一直把我拉扯到11岁,悄然离开我们。奶奶的“走”使我第一次品尝失去亲人的悲痛和死亡的恐惧。

奶奶姓陈,名金玉。我家原来的餐具——大碗小碗的底部刻有一个“玉”字,就来自奶奶的名号。奶奶人如其名,历经不幸,却矢志不移。她德高望重,深受我们晚辈和村邻的爱戴。

奶奶和爷爷没有亲生子女,领养了我的母亲。爷爷病逝时,奶奶很年轻,我母亲还小,有族人要赶她离开李家,想占领老屋。奶奶拼出一个妇女最大的勇气,用青春作代价进行抗争,获得族长及一些族亲的同情守住了老屋。

1984年春夏之交,家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村里的老人、妇女、孩子来不及撤离的都被临时安置在老屋的木楼上,平安度过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由于村里房屋大半损毁,洪水退后,老屋又住满无家可归的人。

老郎川河从中斗村旁边环绕而过,河滩上覆盖着厚厚的黄沙。1984年洪水之后,村里修路,建了沙站,村民开始挖沙卖沙,逐渐富裕。一幢幢新房子在废墟上重新矗立起来。

我父母那时带着我的弟妹也参加到挖沙卖沙的大军之中,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干活,含辛茹苦,积攒着血汗钱,于1989年拆除老屋,在老地基上新建了三间楼房。

我父亲是孤儿,自幼由我曾祖父抚养。父亲尚未成年,我曾祖父病逝,无依无靠。父亲成年后,入赘李家与母亲成婚,一共生养六个子女,家庭负担重,他与母亲日夜操劳不息。父亲于去年9月初辞世。在他之前我二哥和大哥却不幸落水身亡。父亲一生非常悲苦。

父亲在世时,我并不怎么懂得他的艰辛和好处。他去年生病,在床上躺了半年之久,都是母亲照料,我只回去探望过三次。第三次探望我就预感父亲在世的日子不会太多,带了他的身份证回水东,请人给他画像。像未画完,噩耗传来。我立即赶回老家……

父亲和奶奶的画像如今端挂在老屋堂前的墙壁上。我每次回去看望母亲,一踏进家门,他们就注视着我,似乎对我有无限期望。

1995年,妻子调入市区工作;1996年,我们在市区购买了一套两居室一厅的商品房;今年初,正式入住。不知怎的,我总时时想起老屋,想起我在老屋里曾经23年的生活历程。

新闻推荐

拖欠百万巨款的代价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然而王某与张某在先后拖欠72位村民近200万元的巨款后,竟然开始耍赖,结果二人不仅把自己“赖进”了拘留所,而且所欠巨款还要一分不少的还上。真可谓“赖账实在不聪明,反...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又想起老屋年月我出生在老屋年之后离开她至今已过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