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显跃 万群
在郎溪,有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船为家,以渔为生;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期待上岸。今年省委省政府实施“渔民上岸”工程,半年时间过去了,他们过得好吗……
8月17日,天空飘起了丝丝细雨,让人感受到了初秋的凉意。我们前往此次目的地郎溪县新发镇东夏避风港小渔村。副镇长胡国江告诉我们,小渔村位于当地最大淡水湖南漪湖畔,离这里有三十分钟路程,整个渔村现在有70户人家,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山东、本省蒙城迁过来的。
小渔村道路曲折蜿蜒,二三十条渔船静静地停泊在港内,一条子埂将渔村与湖分开,湖面开阔,水天一线,几个渔民正在埂上修船补网。
“现在正值休渔期,抓住这个空挡把渔船和渔网修修补补,等开捕的时候好大干一场。”70岁的渔民刘兆财笑呵呵地说。当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刘兆财放下了手中的渔网,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我们对搞渔民上岸工程心里都犯嘀咕,最大的担忧就是生计问题,后来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宣传和解释,才知道渔民上岸是为了让我们渔民以后有一个更安稳的生活环境,大家都打消疑虑,很支持。”刘兆财继续说道。“今年7月8日我和老伴就在社区上买了一套房子,环境和条件都很好,你们一定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刘兆财的新家在东夏社区水产品市场边上,一间两层的楼房,面积81平方米,屋内冰箱、空调、彩电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收拾的十分干净,看得出来主人很爱整洁。“住在船上,每当遇到大风大浪或者大雨瓢泼时都提心吊胆,睡不上一个安稳觉。别说孩子上学,就是买个牙膏等生活日用品都要跑上十里跑,非常不方便。”谈及自己多年来的渔民生活刘兆财深有感触。“现在岸上有了家,刮风下雨不用受怕,白天到船上去捕渔,晚上回来吃饭、散步,日子过得清闲自在。”
渔民上岸安家是第一步,解决渔民就业、教育等社会保障是关键。在推进渔民上岸过程中,郎溪县新发镇积极开展对渔民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技能,实现再就业,目前已开展渔民培训1期,培训渔民近20人。
从刘兆财家出来,路上遇见了刚刚从镇上参加SYB创业实训班归来的渔民刘林风。“这次培训让我学到很多电脑知识,也学会一些经营管理方法。”刘林风说话心直口快,看得出来,他对这次培训很满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不仅要让渔民住得安还让渔民过得好。”副镇长胡国江说。“一方面做好对渔民就业培训,另一方面围绕县里南漪湖旅游开发,打造美丽港湾,引导渔民发展渔家游、渔家乐,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从单一渔民变身成店老板,农场主。”从胡镇长讲述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渔民们的未来美好生活。
目前,郎溪县新发镇70户渔民已全部签订安居工程协议,其中20户危房户已经完成加固修缮,23户无房户在社区、集镇等地陆续购买了新房,实现了真正上岸居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了积极推进宣城市“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工作,郎溪县从4月份起在全县开展攻坚会战,现已取得成效。抢抓时间节点,开展绿化修剪、补植...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