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打拼;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在享受花样年华时,他们只能从电话中和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留守儿童。
如何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近年来,郎溪县新发镇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管理新方式,通过学习上扶“智”,生活上送“情”,安全上把“关”,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圆孩子一个入学“梦”
“我患有尿毒症,全家唯一收入来源就是妻子打工的收入,要没有社会上好心人帮助,我两个女儿周慧君和周芸霏就读不了书。”新发镇双桥村夏阳村民组村民周文说。
在这个镇像周慧君姐妹这样因为接受“春蕾计划”和社会捐助而上学的留守儿童不下100人。
近年来,该镇在推进儿童教育事业发展中始终把解决困难留守儿童入学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导致上学难、难上学,新发镇积极推进“春蕾女童”计划,建立镇村干部联系帮扶春蕾女童机制,一对一资助贫困留守儿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到对贫困留守儿童资助中来,通过社会爱心帮助,让留守儿童更多走进学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难的同时,该镇还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大户带领,为贫困家庭致富出点子、想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给孩子一个温暖“家”
今年暑假对于涧西村留守儿童高露来说再也不孤单,因为有了爱心妈妈杨玉娣的陪伴和关心。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缺少父爱或母爱,导致亲情缺失和心理上缺位。
近年来,新发镇想留守儿童之所想,多项并举,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构筑一个“温暖”的家。针对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亲情缺失。该镇通过镇村互动,发挥镇村妇联作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爱心妈妈”、“爱心姐姐”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构筑“亲情墙”。目前全镇20余名“爱心妈妈”、“爱心姐姐”与20余名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对子”。为丰富留守儿童业余生活,除成立了乡镇少年宫外,该镇还在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设置“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传授书法,学习电子琴等,丰富留守儿童业余生活。同时定期与留守儿童们座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和难题。
送孩子一把安全“伞”
“现在我们外出民工把小孩留在家里比以前更放心了,上下学有车接送。”刚刚在外打工归来的新发镇北山村村民王贵香说。
王贵香和丈夫几年来一直在南京打工,孩子留给爷爷照顾,孩子的安全也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近年来,新发镇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营造安全健康的留守空间。为做好防溺水工作,镇政府坚持学校、站所、村“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教育网络,构筑防溺水安全责任机制,开展防溺水知识专题讲座与宣传栏,教会留守儿童防溺水方法及急救措施。该镇还积极加强留守儿童上下学安全,推行中小学生上下学校车接送制,实行留守儿童上下学定点接送。目前全镇所有走读生都做到校车接送。为净化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还定期不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查。
新闻推荐
郎溪县毕桥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认真谋划,精心部署,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奖惩办法,认真扎实地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减少了空气污染。图为镇宣传小组在田间地头向村民...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