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夏翠娣和丈夫打了一辈子的鱼,去年,其丈夫病逝,她也摔断了腿。今年初,她和女儿生活陷入困难时,她的遭遇被上门走访的郎溪县新发镇东夏社区干部获悉,当即将她纳入了今年新增的低保申请户中,并很快通过了村公示。为此,夏翠娣含泪激动地说:“是政府帮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
夏翠娣是该镇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并从中受益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底,该镇在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中,从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入手,用实实在在的真情付出,为以船为家渔民迎来了“上岸安居”的新生活。截至目前,该镇70户渔民已全部签订安居工程协议。
保障“兜底”除后顾之忧
“保障‘兜底\’,除渔民后顾之忧,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据新发镇民政所长孙宝庆介绍。通过帮助像夏翠娣这样的困难渔民申请低保,让他们每月领到低保金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同时,在社保方面,该镇则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渔民全部纳入了城乡低保范畴。
如今,老渔民的孙子辈们都彻底告别了以捕鱼为生的时代,他们在镇和社区干部的协调帮助下,在东夏小学、东夏中学等附近的学校学习,有的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喜迁“新居”圆多年心愿
“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谈起上岸后的新家,70岁的刘兆财老人眼角闪动着泪光。
刘兆财和老伴是有着50多年经验的老渔民,膝下育有6个儿子,也都是渔民。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年龄的增加,老两口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在岸上安个属于自己的家,看着孙儿们健康长大,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今年7月8日,刘兆财在东夏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在政府补贴3.3万元的基础上,自己又掏了2万元,在东夏水产品市场买到了心仪已久的81平方米两层小楼房。目前,与刘兆财一同“上岸”的70户渔民中,已有20户危房户完成加固修缮,23户无房户在东夏社区、新发镇等地陆续购买了新房。
加快“转业”迈向新生活
在南漪湖畔,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多为40岁、50岁。他们的学历普遍不高,和外界接触也很少。除了捕鱼,几乎没有其他就业技能。上岸以后干什么?靠什么来养活家人?成了他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郎溪县为了加快渔民“转业”的步伐,让他们实现不仅“住有其所”,还要“技有所长”。在具体工作中,新发镇人社所工作人员通过创业培训、入户走访等方式,将创业辅导手册、创业贷款政策等送到渔民身边。通过摸底,了解渔民的求职需求,并与镇园区企业做好对接,为帮扶渔民顺利“转业”铺好路、搭好桥。
新闻推荐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这个专属于老师们的节日总会引起学生们的无限回忆与感恩。三尺讲台,无限激情,多少怀揣梦想的老师们在这里坚守,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这里长大。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又该如...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