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郎溪县探索创建“一平台两中心”(即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务代办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深化乡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日前,省委组织部专门对这一创新做法和经验进行调研和总结。
从“一根针”到“一张网”
如何实现“上面千条线”与“基层一张网”间的有机衔接?
——群众家门口的“信息化”,有效整合了庞杂繁复的信息资源。
“有了这个‘大水缸\’,开春种田就要省心多了。”12月14日,看着即将修建好的当家塘坝,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镇兵村民组的村民开心起来。因年久失修,塘坝渗漏严重,村民们年年缺水难有好收成。如今,这一投资10余万元的塘坝扩建工程,将解决施吴村3个村民组5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而说起这一变化,村党总支书记黄华宝说,“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帮了大忙。
今年上半年,村干部将村民普遍反映的修建塘坝诉求,登记到村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民情日记栏里,向镇里反映此事。没过几天,镇里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调查,把该塘坝确定为2014年镇“八小水利工程”项目,今年冬天就通过项目资金扶持进行兴修。
如今,在郎溪各乡村,给黄华宝等广大村干部工作带来便捷高效的,是郎溪县去年成功研发的“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软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要靠党组织来穿针引线、落地生根。如何有效整合庞杂繁复的信息资源,既为群众办好事、又让群众好办事?如今,这一平台以全村人口数据库为基础,“数据一次采集,信息多方共享”,基本实现了村级事务的信息化全覆盖。乡村干部通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以全面准确掌握村级人口、党员、农业补贴、低保、助残、计生等信息,及时向群众提供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全方位信息服务,还可以把村里的各项工作、村民的各种诉求,通过平台及时反映到镇里,做到了信息的上传下达。
郎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向阳介绍,目前,全县投入60万元资金,完成96个村(社区)光纤接入,顺利实现平台建设村级“全覆盖”,全县34万人口共10.7万个家庭档案已经全部纳入平台。全县近500名村干部经过培训,基本掌握了平台操作方法。同时,出台《督查考核机制》等9项制度,从系统安全、民情日志、入户走访、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规范。
“乡村干部根据平台内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服务。”郎溪县委书记邵建华说,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个性的服务方式的转变,有效改变了以往乡村干部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的现象,实现了乡村干部之间信息共享、工作联动,增强了工作合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由“全程代理”向“直接办理”
如何解决群众办事难、难办事问题?
——百姓身边的“办事处”,及时满足群众最现实的服务需求。
70岁的郎溪县建平镇金牛村村民淳清来,腿脚不利索,也不会骑车。以前交电费都要步行到5里路之外的供电公司,来回花了大半天时间,极其不方便。“现在不管是交电费话费这样的小事,还是大病报销这样的大事,村民只要跑一趟村委就能办成,省时省力又省心。”说起现在到村里办事,淳清来一个劲地称赞。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近日,郎溪县凌笪乡计生办在该乡文化广场开展计生宣传活动,现场为群众提供计生政策等知识咨询。据了解,活动当天共接受群众咨询5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余份。夏忠羽&nb...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