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要素制约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土地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如何破解“用地难”,解决“成长中的烦恼”?近年来,郎溪县在学习其它地区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在全省率先成功推行地票交易制度,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两难”局面,在突破用地瓶颈制约、探索土地资源配置方面,用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按需分配
推动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
郎溪作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县,特别是随着招商项目集群式、组团式落户,“郎溪现象”成为亮丽的名片,但建设用地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又正赶上国家紧缩“地根”,严把土地“闸门”的大环境,建设用地“瓶颈”问题,特别是工业用地“瓶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县政府有关人员介绍:“这些突出表现在土地管控越来越严,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保障压力越来越重。”
《郎溪县地票交易规则》的出台,主要解决用地指标分配或配置问题。其类型分工业类、商业类两类,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民生工程、重大交通等用地仍按计划使用,购买主体主要是乡镇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并非用地单位。其操作流程则采取乡镇和开发区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对用地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先预申请,县政府根据申请情况,确定分批挂牌交易的总量、单票交易面积及方式。通过实施地票交易,实现了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由行政计划分配单一模式逐步向计划分配与市场竞争复合模式的转变。各乡镇、开发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用地需求,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取得用地指标,基本解决了重大项目急需用地问题。
据了解,2013年,根据郎溪县乡镇、开发区预申请情况,共发布地票3期计1052亩,分别落实在中讯通等26个项目上,已开工建设15个,建成5个;2014年,共发布地票2期,成交5票计121亩。与前几年相比较,全县范围内土地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
精准高效
促进项目建设推进方式扁平化
《郎溪县地票交易规则》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用地精准程度。各乡镇、开发区在提出用地预申请时,就已对项目进行了认真谋划和包装,明确了项目的具体类型、面积、位置和规模。在进行用地组卷上报时即可实现精准报批,有效杜绝了土地批准后等项目甚至无项目的现象,避免了出现土地指标闲置问题。
“地票”制度加快了项目推进效率。根据规定程序,原来土地报批时间需要两至三个月,土地批准后,供地程序也至少需要两至三个月甚至更长。实施地票交易后,原先供地环节需办理的可研、立项、规划、环评等内容,可在地票交易成功后土地报批期间同步进行,扁平推进,有效利用项目从土地上报到获批这一时间周期,土地批准后即可实施供地,一方面可大幅度提前项目实施时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土地供应率。
同时,郎溪县委、县政府还将地票交易项目列入经济运行调度会进行重点调度,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
奖罚分明
保障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化
地票交易形式和地票的价格体系,促使全县乡镇、开发区对用地成本和土地使用效益进行重新评估,增强了用地成本核算和提高使用强度意识。同时,通过“先缴后返、分期付款”的方式,建立地票交易保证金制度,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从经济的角度倒逼乡镇和开发区增强节约集约意识,并明确要求地票竞得的乡镇或开发区在2个月内确定具体地块进行组卷上报,逾期将自动作废,无偿收回,有效减少了盲目圈地和占地的冲动。
同时,加大对地票不对等情况的处理力度,要求竞得人选择的项目地块面积需票地一致,如因实际情况产生地块面积大于地票,面积不突破10%的,按照地票原价款支付相应地票价款,其超出部分由出让方从地票储备库中安排指标予以使用,面积超过10%的不予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地票”制度还促进了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为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地票”制度明确对乡镇工业用地新增闲置达50亩,开发区工业新增闲置达300亩的原则上不予继续参加竞买地票。同时,对盘活利用闲置土地给予20%的地票奖励,有力促进了乡镇、开发区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力度,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从实际效果来看,仅2013年,各园区乡镇、开发区纷纷加大调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累计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达980亩,超过省下达郎溪县全年用地计划指标。
新闻推荐
随着iPhone6 plus的问世,再次掀起了市民们对高端智能手机的追捧。众网友甚至在网上发起“果粉们你们准备好割哪儿了吗?”的帖子,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调侃,但足以看出追...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